新闻报道

校内要闻

我校在呼伦贝尔市召开“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呼伦贝尔地区族际交流与文化互动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 : 2021-08-04 点击量:

本网讯 7月29日,由我校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主办,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承办的“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呼伦贝尔地区族际交流与文化互动学术研讨会” 在呼伦贝尔市召开。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中国第一档案馆吴元丰研究员、郭美兰研究员,北京大学张帆教授,复旦大学达力扎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兰州财经大学丁汝俊教授,吉首大学罗康隆教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白兰研究员,我校纳日碧力戈教授等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副旗长阿江达冰、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达力扎布、我校副校长王来喜先后致辞。我校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包凤兰宣读学术委员会名单,王来喜为委员们颁发聘书。开幕式由我校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孟松林主持。

王来喜指出,此次会议作为东北亚研究院成立后的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标志着研究院工作正逐渐迈入正轨。东北亚研究院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想的产物,是学校深挖东北亚地区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以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为主的旗县一直是我校民族学相关工作的重点领域,是民族经济、社会民俗、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语言学等领域的重要田野点,也是中国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活动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区。

主旨报告环节。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我校纳日碧力戈教授、内蒙古社科院白兰研究员四位学者先后作了发言。李治安教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高度概括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及重要意义。魏坚教授论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作为众多游牧民族起源地的重要性,并以鄂伦春自治旗的重要文物——嘎仙洞遗址为例,评价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价值。纳日碧力戈教授根据西汉《淮南子》“形气神”之说,摄取皮尔士“象似”“标指”“象征”三元论的意蕴,从学理上辨析了历史发展的三维性。白兰教授则以鄂伦春族、使鹿鄂温克为例,从多维视角讨论了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的方法。北京大学张帆教授主持主旨报告会。

29日下午,与会代表围绕东北亚各民族历史、语言、经济、文化、文物与考古等相关领域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闭幕式后,与会代表们参观考察了拓跋鲜卑祖庙嘎仙洞和鲜卑历史文化园等地。

(图文:民族学人类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