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校内要闻

大咖齐聚我校,共议中国翻译史研究专业发展

发布时间 : 2019-09-24 点击量:

本网讯 9月21日—22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翻译史研究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来自广西民族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日本关西大学、日本成城大学等国内外7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并作了多维度、多视角的精彩报告。

本次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论坛以“跨学科视野”为主旨,着重探讨翻译与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科技典籍翻译史、重写翻译史与外语学科建设、翻译史研究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建构等翻译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旨在推动翻译史和中外科技及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9月21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举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张旭、我校副校长刘九万分别发表致辞。开幕式由我校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郭世荣主持。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广西民族大学张旭致辞。

我校副校长刘九万致辞。

开幕式后,论坛进行了两场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穆雷、台湾辅仁大学杨承淑、日本成城大学陈力卫、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东华大学徐泽林、台湾“中央研究院”黄克武,日本关西大学沈国威等7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题为“翻译硕士‘中外翻译简史’课程的思考与设计”、“从‘台湾语虎之卷’看教材中的话语监控”、“物理学名词‘力’、‘性’的中日往来”、Michel Boym'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Texts in the 17th Century、“日本江户时代《授时历》注解及其学术价值”、“天演与佛法:《天演论》对清末民初中国佛学思想的冲击”、“赫胥黎在日本”的主题报告,就翻译史课程建设、译者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科技术语翻译史、翻译思想史研究等各领域的新成果、新思路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广西民族大学张旭、四川大学段峰、四川外国语大学廖七一、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以及清华大学马玺、张楠与王哲然,兰州交通大学万兆元等学者分别作了题为“‘经世致用’与民国时期湖南科技翻译考察”、“微观史与文学自译研究”、“弗兰金仙的译介与民族象征符号”、“晚清科技翻译史研究的若干进展”以及“‘浑仪’‘浑象’和‘浑天仪’的英文翻译研究”、“光学还是视学——optics译名刍议”、“英国‘牛顿项目’评介及编译中文版《牛顿全集/文集》的设想”的主题报告,就近现代科技及文学两大翻译史研究领域的诸多话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同时,与会专家学者还在4个分会场作了分组报告,分5个主题进行,共计报告论文79篇。其中,“翻译史理论”主题就翻译史研究方法论与模式、特定时期翻译史研究成果、翻译伦理研究、中国语境下具备中国特色的翻译现象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学翻译史”主题从经文、文学作品等入手,结合翻译理论,探讨了文化及文学现象、译者行为、翻译节奏等各类话题。“汉籍外译史”主题分别对安乐哲中国典籍、《三国演义》、《原野》、《妙法莲华经》、《诗经》、《论语》、《全唐文》等经典汉籍作品的外译史进行了研究。“科技翻译史”主题对医学典籍译介、科技术语翻译、传教士与科技翻译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交流与分享。“译者研究”主题主要探讨了潘光旦、严复、林则徐、石声汉、张友松的翻译实践及翻译思想。此外,综合组的各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林语堂研究的历史与展望”、“重写中国翻译史,商务翻译不能再付阙如”、“翻译的跨界与跨界的译者——从生物学家周太玄的法汉翻译说起”等主题报告。

9月22日下午,论坛闭幕式举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学宁主持闭幕式。四川大学段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报告内容题材广泛,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踊跃参与,体现了跨学科特征和翻译史研究领域思想与观念的碰撞。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尹明代表下届全国翻译史研究高层论坛承办方发言,向各位专家学者发出诚挚邀请。最后,张旭宣布大会顺利闭幕。

本次会议体现了翻译史研究的跨学科性质,参会报告涉及学科史、翻译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有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呈现跨学科和超学科范式形成。此次会议不仅为翻译史研究领域献上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也促进了与会专家学者对彼此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对推动中国翻译史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