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校内要闻

桃李之教,一世师表,吾辈当自勉

发布时间 : 2019-05-17 点击量:

编者按:5月16日上午举办的我校2019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会议上,能乃扎布、扎巴被授予“科学技术创新特别贡献奖”。几十年来,两位老教师默默耕耘,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将满腔热血和豪情挥洒在师大。正是有了这些踏实勤恳、力争上游的老一辈师大人的辛勤付出,才实现了我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大发展、大跨越。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历史,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历史。师大的今天离不开前人的勤奋耕耘,师大的美好明天则需要当代师大人奋力开创,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的肩膀上。面对新局面、新起点、新征程,当代师大人必将秉承谦逊和善、勇于给予的精神,笃行“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将爱校爱师爱生的氛围厚植于师大这片热土,努力保有向前、向上、向善的持守,担当晨暮,砥砺前行。现将两位教授的发言稿摘录如下,供吾辈学习自勉。

能乃扎布:在寂寞中坚守,在专注中开拓,在担当中奉献

今天是一个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日子,学校在这里隆重举行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会议",会议上表彰为我校科技事业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获奖教师,我甚感光荣和欣慰。在此,我向学校领导、学院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感谢!也向全体获奖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表示衷心祝贺,并向全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为我校推动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所有同仁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80岁高龄之余,我能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创新特别贡献奖”,这是学校和同志们对我过去工作的认可和褒奖,反映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始终致力于“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追求。获得该奖,我感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压力,在我内心深处想的更多的是感恩,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感谢母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把我培养成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名热爱科学,献身科技事业的科学人。此时此刻,我也深切缅怀为我校昆虫学研究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乌力塔教授和齐宝瑛教授,也怀念曾经在我校科技战线上一起奋斗,但现已调离工作岗位和已退休的同志们,他们的功绩永远会永远载入在我校昆虫学研究的史册上。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经过67年的艰苦创业,在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引入注目的丰硕成果。我校也是自治区最早开展昆虫学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多年来,昆虫学在我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我校生物标本馆已收藏着近40万号珍贵的昆虫标本,是目前自治区保存昆虫标本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标本馆,成为我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在国内高校也有很大影响。2011年4月,经学校批准成立昆虫研究中心,这不仅为昆虫学高层次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自治区昆虫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和纽带作用,也成为国家倡导的中长期一带一路,依托科研发展,带动经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中心成立以来,共获得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横向课题6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22篇,出版著作4部。取得以上这些成就,离不开母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一如既往的关怀和支持。

同志们,朋友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科技报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的动力之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治区至我校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家、自治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为我校教学科研做出积极贡献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他们科技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每一位永远学习的榜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新时代,国家复兴、实现梦想,青年是核心力量。第一,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潜下心来投入科学研究,才能夯实基础,在科技创新的天空中飞得更高。第二,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主动把服务国家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主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深入推进自主创新。只要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团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都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成果,积水成渊,到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科学技术水平一定是灿烂而辉煌的。

我们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始终不忘“初心”,应该树立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有决心、有信心把我校建设成一个双一流的创新性学校而努力。

同志们、朋友们,奖励和荣誉在于当前,激励和责任将是未来。同作为师大人,让我们继续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同心同德,努力奋进,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科研,在寂寞中坚守,在专注中开拓,在担当中奉献,用责任和义务去完善自己,去诠释自己,去施展才华,去努力拼搏!

预祝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扎巴:爱校如家,爱生如命

我已退休多年,近来身体也不好,不能为大家多做什么了,但是组织依然存续我的既往,表彰我的过去,惦记我,关心我,我是心存感激的,谢谢各位领导!在此我也对其他获奖的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此次授予我这个特别贡献奖,听说份量有点重,其实我也不知道有多重,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份量。人老了,按照自然规律,重量和质量都在下降,突然来了个有份量的东西,还是有点不适应,有点感动和感慨,非常感谢!

既然接受了这个称号,应当有个表态,否则就愧对大家的一番好意。此次表彰,我想,体现了学校对历史的尊重,对传统的敬意,对奉献的认可,树一些典型,以期影响当今,按现在的词儿叫做“榜样的力量”。我已经成为既往,如果此时还能够有机会提示一下后辈,那是我的意外贡献。可我做了什么特别贡献?一时也想不起什么,贡献也许有点儿,但说“特别”的就很难,有点找不到北。

我的黄金岁月,关键词是艰苦环境、困顿生活、频繁运动、社会转型、事业初创、终日奔波、透支精力。我的所谓贡献,也自然是与这样历史进程的起伏相伴相随的。

总结一下自己的贡献,宏观一点说,充其量不过是在学校发展历史的某一阶段,在学校事业的某一些领域,在学校的某些工作岗位,我接过前人的接力棒,比他们多跑了一会儿路,又把接力棒交给后人,为他们省了点儿路,仅此而已。

在北师大的本科四年学习,奠定了我一生作为普通老师的基础,既有终身学术兴趣的基础,也有自觉由经师向人师方向努力的动力。我一生爱学生,和他们一起成长,并以此鼓励和影响同道,这也许是我对供职终生的内师大的贡献?

承蒙领导信任,我有机会牵头创建了教育系,结合自治区实际开始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招生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撰写、教学制度、师资招录都是从无到有,算是内蒙古教育体系中这一学科专业建设的开场。看到这个系现在发展成了两个大学院,看到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已经成为我们这所师范类大学的基础主干学科,我很欣慰。我衷心希望教育学院和心理学院的年轻一代能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继承传统,顺应时代,培养新一代更优秀的教育人。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和老师,我在党的教育事业中,能够发挥自己蒙汉兼通的特长,团结不同民族师生,重视民族教育,在教学中始终倡导并贯通蒙汉两种语言授课,使蒙汉学生都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也是维护与发展民族进步团结的案例。

在我一生的教育生涯中,我是有浓厚学术兴趣的,算是同事们中的先行者和倡导者。发表了一些文章,出了一些书,学校还给我汇编成全集。历史得看,可能开拓了一些新的学术领域,研究了一些学术问题,有一点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儿童心理学、跨文化儿童心理教育等方面,对于内蒙古民族教育的发展有一点补充。人生在世,立德、立言、立行,德与行是世人评说的事情,立言倒是做到了一些,以那些文字为证,如果对别人有一点启发,那就是我的造化。

在我作为干部的经历中,我有幸在不同阶段与诸多师友合作,我们互相尊重,互相欣赏,风雨同舟,相携而行,不仅在工作中互相配合,很多都结成了终生的友谊,不仅扶持了我的事业,帮助了我的进步,也是我人生快乐的重要源泉,我于社会的这份贡献,自然有他们的贡献,这是我必须并且一定要表达的。

有人说我爱校如家,爱生如命,这是真的。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我一生最大的成就感都来自于学生,我此生最大欣慰也来自我的学生。想想我生病时内蒙医院手术室门口聚集的成群不同时段的学生,我感觉人生在世,谁比我更幸福呢?我的历届学生们正在书写他们的历史,此时我想说:是你们的优秀,让我拥有了今天的光荣。

此时,我想念父母,想念当年支持我上学的兄弟姐妹,想念科尔沁草原的乡音乡愁乡情。我的一切都是从那儿来的,当然还有与我一路相伴的爱人,她是我所有贡献的一半!

现在国家进入新时代,人民即将实现小康,学校事业亦正取得新发展。天平盛世,我有幸赶上了,可书写新历史的主力是你们,祝福我终生工作的母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辉煌成就,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祝我的同事、学生事事顺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