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4年,我校共获批4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1项及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1项,覆盖历史学、民族学、边疆学、国家安全学及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标志着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迈上新台阶。另有2项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得滚动经费支持,为我校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持续保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耕理论创新
我校吴忠良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海外重要满文档案文献收集与整理研究》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该项目聚焦散存于海外的满文档案文献,通过系统性收集、整理与数字化保护,填补清代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研究的一手资料空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依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我国社科领域最高级别项目。2024年度,全国立项总数326项,内蒙古自治区立项1项。
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服务国家战略
我校李树林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国历代北疆治理与国家安全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该项目以历史学、边疆学跨学科视角,系统梳理中国历代北疆治理经验,提炼边疆安全与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新时代边疆治理体系和国家安全战略提供学术支撑。2024年度,该专项全国立项30项,内蒙古自治区立项1项。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推动文化传承
我校杨玉成教授主持的《科尔沁史诗的数字化整理及活态生成机制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项目依托数字技术对科尔沁史诗进行多模态记录、整理与数据库建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体系,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创新范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数字人文动能。作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该类别重点资助学术领军者开展前沿探索,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提供了创新性示范。
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彰显学科优势
我校设计学院王赫德副教授牵头申报的《共铸中华:内蒙古特色工艺美术作品巡展》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获批经费115万元)。项目以内蒙古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为载体,通过多地巡展、数字展览与互动体验,展现多民族交融共生的艺术智慧,推动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播与认同。
近年来,我校科学研究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高质量的有组织科学研究。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创造优良的科研环境,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不断提升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与水平,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科研处
编辑:刘燕荣 初审:刘燕荣 复审:边建平 终审: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