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正值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当天上午,来自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门外小学四年级六班的同学们走进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园,与大学生、留学生手拉手一起Happy,在传统文化的零距离体验中迎接“年”的开始,感受绚烂多彩、不一样的童“年”。
上午九时整,同学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冒着严寒早早聚集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园内,活动开始前,大家认真有序地在写有“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签名墙前签名。随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田甜的带领下一同观看了关于“小年”的科普短片。通过介绍,同学们对“祭灶王”的民间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小年”这一天的节日习俗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非遗DIY环节,内蒙古师范大学非遗传习社成员何家伟同学带领留学生、小学生一起感受面塑技艺,大家一起学做生肖“猪”。何家伟同学说,自己通过参加学校开设的非遗课程,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了许多基础技艺,对传统手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次活动正是将自己所学转化为所用的一次有意义的经历。
活动期间,同学们还一起通过“剪窗花”形式制作春节挂历、一起与留学生交流互动吃“灶糖”,一起在班级订制的明信片上寄语签名,为自己新的一年许愿祈福。
活动结束后,大家还参观内蒙古师范大学“非遗”文创展厅,感受了传统文化中的创意和生活气息。南门外小学四年级六班班主任侯红艳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也是第一次在农历小年组织孩子们体验这样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也是第一次与可爱的学生们一起过小年,印象非常深刻。她表示,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带领孩子们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
来自巴基斯坦的海达雅同学是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在中国过小年,他对内蒙古特色奶食品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中国除了有“Made in China”,还有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他希望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期间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尽自己绵薄之力为中巴友谊、“一带一路”中国倡议做出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