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校内要闻

师韵北疆 | 内蒙古师大深入实施“1361”行动计划 赋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发布时间 : 2025-03-26 点击量:

本网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性提出“1361”行动计划,深入践行“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铸魂者先铸其魂”理念,把好学校办在孩子的家门口,把好老师送到孩子的课堂上,有效破解校际、城乡、区域、学段等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在促进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服务自治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了贡献。

夯基铸魂:全面提升国通语教育教学质量

为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助力中高考改革平稳落地,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内蒙古师范大学以“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语文学科示范班”区培项目为依托,组织开展了针对全区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中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助力提升国通语教育教学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培训结合基础教育教师实际需求,依据其所在学段,实行分层分类递进式教学。内容涵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行动学习三大板块,致力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课程设计,助力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根基。目前,小学语文班培训已于2024年9月至12月顺利完成,中学语文班培训于2025年3月开班,预计于6月收官。

2024年9月2日,小学语文班开班仪式

2025年3月3日,中学语文班开班仪式

精准帮扶:全方位推动边境旗县共享优质教育成果

内蒙古师范大学紧扣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深入开展边境旗县“一对一”帮扶项目,发起 “1+1+3+3” 项目并精准落地,即帮助边境旗县建设1个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强1支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育县级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3支队伍,打造3所校本研修样板校,加快推进边境旗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让广大边境旗县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相关单位深入边境旗县学校,全面了解当地教育现状与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各类资源,为后续帮扶工作打好基础。积极为边境旗县教师提供赴内蒙古师范大学各附属学校及其他优质学校的跟岗学习机会,着力培育涵盖学科教学骨干、班主任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3支队伍。重点建设3所校本研修示范校,以此为依托辐射带动当地其他学校,全方位提升边境旗县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此外,还搭建线上资源平台,为边境旗县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件、试题库、教学案例等资源,满足教师日常教学需求。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到边境旗县举办示范课、专题讲座,将优质教育资源直接送到基层教师手中。通过这些举措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为推动自治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2024年10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边境旗县“一对一”精准帮扶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启动暨项目实施交流工作会议

联盟共建:全力开创双教协同发展新局面

在“协同发展 双向赋能”理念的引领下,内蒙古师范大学发起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联盟,推动构建自治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协作共同体,合力打造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共进、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典范、新高地。

联盟成立至今,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创新职前师范生培养和职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的新机制、新模式,举办五届自治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两届全区高校教师培训者培训暨教师发展研讨会,组织开展内蒙古高校学科教法实训室建设标准研讨会、师范生培养与中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等,与多所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开展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观摩及评价活动,在推动师范生培养、基础教育教师技能专业水平提升、自治区高校教师培训队伍专业化建设、师范类院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优化、校地教育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联盟换届

今后,内蒙古师范大学将继续聚焦自治区 “五大任务” 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建设教育强区、教育强国为重点目标,通过强化师范院校之间、师范院校与地方之间协同联动的叠加效应,全力推动各方资源共享、协同提质、均衡发展,不断深化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形成多元合作机制,促进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编辑:燕书羽  初审:刘燕荣  复审:边建平  终审: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