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教育部于4月9日发布通知,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获奖项目名单,我校在本届大赛中荣获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5项。
本次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于2024年10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自去年5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高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参赛。
我校地理科学学院《“灌草结皮接种包 ”——防沙治沙新材料开拓者》荣获高教主赛道银奖;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低成本储能电池解决方案——葵花籽壳衍生硬碳负极材料开发》、地理科学学院《智尘——强跨境沙尘暴实时监测预警智慧云平台》、国家治理学院《药风蒙传—数智赋能中药材防风 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盐碱变良田—微生物菌剂有机肥赋能盐碱地改良,助力乡村振兴》四个项目获得高教主赛道铜奖;音乐学院《音育暖阳马兰花开》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
学校高度重视大赛组织备赛工作,自去年5月正式启动大赛以来,广泛挖掘项目,鼓励师生参赛。在相关部门及各学院通力配合下,全校共计6490支项目团队、29311人次报名参赛,其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2176支项目团队,9896人次参加。备赛过程中,学校多次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双创导师先后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营、团体辅导、“一对一”打磨等各类辅导和培训,全面提升参赛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获奖名单


《“灌草结皮接种包 ”——防沙治沙新材料开拓者》项目团队
《“灌草结皮接种包 ”——防沙治沙新材料开拓者》项目简介
长期以来,中国饱受风沙危害,传统的以人工植被建设为主的生态恢复工程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建设周期长、防护效果差、水分消耗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研发防沙治沙新材料显得尤为迫切。针对以上痛点问题,团队提出植物固沙和结皮固沙相结合的概念,研制出“灌草结接种包”。它是以当地天然生物结皮为原材料,通过分离、纯化、扩繁和干燥等过程,提炼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结皮干物质,并将其与当地灌草植物种子进行配比,探索其最佳搭配比例及其与不同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使沙面快速披上由生物结皮和灌草植物组成的“生态毯”,实现对沙化土地进行快速、高效、可持续的治理。通过使用本产品,流沙固定时间缩短至1年内,实现每平方米年固碳量达到11—27克,助力国家防沙治沙和“双碳”目标的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图文:招生就业处
编辑:燕书羽 初审:刘燕荣 复审:边建平 终审: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