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中国航天日综述
文/图 边辑
【编辑手记】
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只是宇宙的冰山一角,茫茫宇宙的绝大部分对人类来说仍是未知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我们的祖先不断展现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探索激情。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发展史上,师大精神与航天精神有机融合,载人航天精神展示了祖国发展的伟大成就,这对于进一步坚定广大师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尤其是对于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年师生扎根内蒙古,通过志愿服务方式,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历史的天空上,中国航天将写下新的精彩;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中国将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标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开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境界。
值此,中国第二航天日到来之际,谨以此文以飨读者。
一
2011年11月1日凌晨5时58分秒,"神舟八号"飞船于成功发射升空,内蒙师范大学校旗作为内蒙古高校唯一的一面校旗,搭载飞船一同升起开始遨游太空。时任校长杨一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内蒙古师范大学校旗是学校60余年奋斗历史的浓缩,是学校办学精神的凝聚,校旗与神舟八号一起遨游太空,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校旗此次太空旅游,向世界展示了全校师生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校之一,内蒙古师范大学为自治区民族教育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28秒,"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青年志愿者“飞天旗帜”搭载飞船一同升空。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教师董杰在“飞天旗帜”上绣下了庄严而崇高的一针。
2016年6月14日,来自内蒙古的10名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共同参与了飞天旗帜的绣制,其中,作为高校唯一代表,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内蒙古“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董杰参与了绣制,这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继2011年校旗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后,又一次与“航天”结缘。
董杰表示,能够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飞天旗帜”的绣制,感到十分荣幸,今后将以志愿精神激励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身学术科研,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
2016年12月8日早8:30,由全国航模二等奖得主、包头科技少年宫特级教师赵铁坚老师带领的基础教育学院学生设计、制作的“神舟”系列火箭在盛乐校区师盛湖边准时腾空!
科技实践课是基础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科技班本学期新开设的课程,也是学校唯一开设这门课程的学院,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航模制作,意在提升同学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学院相关负责人接受新闻中心采访时说,开设此课程,不仅有利于科技班的同学们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是迎合了国家“科教兴国”的国策和“素质教育”的方针,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航模制作融合科技和竞技为一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为一体、娱乐和实用为一体,是开展科普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较好项目。上好航模制作课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专注力。
“21世纪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少年强则国强,希望同学们明确自身责任,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顽强拼搏、刻苦训练、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切实掌握实操技能,在日后的发展中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赵铁坚老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