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
浏览
本网讯(文/图 边辑)10月30日,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2016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浪潮杯”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暨计算机应用大赛内蒙古赛区选拔赛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
经过各高校选拔,当日共有10所高校的96支代表队近400名师生参赛。最终,来自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两支代表队分别获得了机器人舞蹈赛个人组和团体组一等奖,个人组二等奖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和河套学院摘得,内蒙古农业大学则获得了机器人大赛团体组二等奖。在机器人武术擂台赛的比拼中,内蒙古民族大学代表队包揽了该项目的冠、亚、季军,另有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内的四所高校获优秀奖。在机器人创意设计赛中,内蒙古师范大学拔得头筹,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分获二、三名,与此同时,内蒙古师范大学代表队还获得了空中机器人比赛第一、二名。此外,在计算机应用大赛的现场,我校有一个作品获二等奖,两个作品获三等奖。
从当天的比赛过程来看,竞技过程充满了创意、才艺,科普范儿十足、科技感明显、文化氛围浓郁,内蒙古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普协会还组织了来自赛罕区南门外小学二年级的20余名小学生及家长近距离观看了机器人比赛,旨在通过比赛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科技意识、普及科学知识。

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震撼的灯光音响,但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机器人非常自信地舞动起了曼妙的舞姿,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形象生动。现场,有些机器人略微“紧张”,但在主人的鼓励下,依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一位身着蒙古袍的“选手”立即引起了全场的注意,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不仅让现场的观众啧啧称赞,就连“自己”好像也是十分享受。
在比赛现场,特别耀眼的还有四位卡通人物,它们分别是博学多知的“博博马”、温柔可安的“娜娜羊”、沉稳内敛的“特特牛”、和调皮灵动的“泡泡龙”。据了解,由内蒙古科学技术普及学会协同呼和浩特科协推出的这套卡通形象,是内蒙古自治区推出的首套科普卡通公益形象。

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把握机器人时代的脉搏,应用机器人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高校承担着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陈俊杰希望内蒙古师范大学以赛促改,进一步推动学校计算机及其它相关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竞赛是考察学生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重大的作用。”我校副校长张海峰指出,比赛对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知的重要举措。
赵东海副校长表示,学校将积极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精神,按照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先进的理念不断推动机器人及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教务处处长王来喜接受新闻中心采访时解读了教育部的有关精神,他说,教育部在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明确要求,把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到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这一重要内容中,要求做好学科竞赛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平台,推动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理念。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辛智俊主持比赛开幕式,他希望广大同学以本次比赛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发扬竞赛精神,带动身边同学,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专业动手能力,树立终身学习实践的观念和迎难而上的科学精神,为科技强区,科技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








| 
|
扫描关注内蒙古师范大学头条号
| 扫描关注内蒙古师范大学微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