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文/图 边辑 刘清羽) 11月5日,由呼和浩特日报社、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主题为“青春正能量 励志公益行”的内蒙古首届大学生青春励志事迹报告会第二场在盛乐校区美术学院报告厅举办。此次报告会由校团委承办,美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协办。
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内蒙古文化助残慈善协会会长、内蒙古首届大学生青春励志事迹报告团导师寒星到场与青年大学生分享了励志故事,同时,参与事迹报告的还有来自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王艳、美术学院的李娜两位同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银福成主持报告会并为励志报告团两位同学颁发荣誉证书。

寒星:用爱心点亮心灵
曾荣获全国“五四”青年奖章的寒星第一个出场,坐在轮椅上的她,以一条名为“心灵之旅”的公益性热线电话和一个信箱,为成千上万迷茫、失落、痛苦的人送去温暖和慰藉,送去信心和希望。她的爱也在付出中继续升华和延伸……
寒星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但就出生不久,一种怪病无情地缠上了她。先天性骨骼异化症。随时可能引发突发性骨折和死亡。在她的记忆里,童年的生活就是在医院里度过的。10岁那年,小寒星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连续两次大型下肢骨骼整形手术后,由于难以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她只好打着齐胸高的石膏回家休养。
面对种种不幸,寒星选择了坚强。报告会上,她表示,“我曾经一遍遍地问自己:未来漫长的路,我将靠什么生活呢?靠父母吗?靠亲朋好友的援助吗?靠政府和社会的救济吗?不,我要靠自己超过正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去争取一个机会。”之后,她通过自己开设的“心灵之旅”热线,把爱的温暖和光辉送到城镇乡村、大江南北,送到许多被人忽略和遗忘的角落。
如今,寒星的电话依旧响声不断,她的声音依旧饱含温暖和深情。她的信箱依旧装满天南海北饱含渴望的来信,她依旧不间断地为社会公益事业奔波。她说:“同学们,爱是幸福的,被爱也是幸福的,我们要用爱心点亮所有的心灵,这就够了。”
王艳:坚定的梦想之旅
第二个出场的王艳,扎着马尾辫,身着干净整洁的黑色外套和牛仔裤。她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4级通信工程班的大三学生。
王艳6岁的时候,父母去世,没有兄弟姐妹,没有经济来源的她跟着姥姥、舅舅一起生活。后来,姥姥也去世了,王艳又一次尝到了失去生命中最挚爱亲人的滋味。在无数好心人和同学的帮助下,王艳慢慢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她说:“我不应该把痛苦留给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更不应该把这种状态带到我的生活和学习中。”就这样,王艳重新站了起来,她通过课余时间做兼职赚学费,同时还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级二等奖学金。

李娜:亮出你的勇气和能力
来自美术学院2013级环境艺术设计班的李娜最后一个上场,她与大家分享的是她的创业故事。
阳光、健谈是李娜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聊起在校创业,李娜笑着说,她从大二起就有了创业想法。今年年初,李娜和3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建手绘创意工作室,主要业务为墙体彩绘。
工作室成立后不久,困难接踵而至,“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和搭档走在路上,没业务、没资金,我们相视一笑,眼泪却差点掉下来。”李娜说。为了跑业务,每天早上8点钟,李娜就开始走街串巷,一直跑到下午4点。就这样连续跑了三四个月,她几乎跑遍了首府的大街小巷。
如今工作室的订单量越来越多,不少商场和餐厅都有她们的作品。从白手起家到创收,这一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李娜自己能体会,她说:“特别是走进农村画文化墙,那段日子真是太有感触了,虽然累,但大家伙儿都坚持了下来,而且也见证了文化建设进农村的可喜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