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院部动态

开放实验、开心实验、开明实验--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以实验教学改革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期中教学检查系列专题报道三

发布时间 : 2019-12-12 点击量:

本网讯 为充分发挥我校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和科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规范我校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工作,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始终坚持所有实验室对师生进行开放的原则,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刻苦专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积极营造创新气氛,建设技术交流平台,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引领,通过对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项目、创造发明、设计制造等,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利用微信“排课选课”小程序,通过教师建立课程,小组组长选课的方式进行。

每组“开放实验”指导教师制作宣传海报,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课。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自助式实验教学模式,实验主要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进行。开放实验不仅是指仪器设备使用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本次开放实验一共确定了十个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择,实验过程中除了教师给出大致范围外,实验室中的其他东西都是对学生开放的,由学生自由选择,这大大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大量实际性的问题,比如学生认为有些实验条件虽然和文献相同,但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有些预测的实验现象与实际不同,又无法解释,但不管问题最后是否得到解决,他们都在实验过程中提高了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提出问题环节的重要性:“一个问题的形成常常远比其解决方案更为重要。问题的解答可能仅与数学或实验技能相关,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看待老问题,则需要充满创造力的想象,真正标志了科学的进步。”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开放实验成果丰硕,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钻研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于专业学科的理解,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加快了我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在由贾晶春老师和常迎老师指导的物理化学开放实验中,学生自己组装水果空锌电池,展现了师大学子的独特风采。此外,刘敏老师指导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不同防晒霜的防晒性能,黄延春老师指导的天然色素提取实验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传统的化学实验, 验证实验居多, 可谓为“照方抓药”, 虽然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 却陷入“实验仅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误区, 丧失了“实验探究功能”。开放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养成良好科研品德和作风的重要环节。例如,学生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会碰到实验条件和书上说的一样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时,只有不断的分析实际操作和理论是否一致,找出现实中影响的因素,不断的排除各种因素,或者找到其他方法才能试着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在不断的摸索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开放实验过程中,学生为了达到目的,需要不断互相讨论或与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从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此外,我校学生通过进行定期撰写总结和报告,大大提高了总结归纳能力、掌控能力;通过教师现场提问环节锻炼了灵活应变能力。此外,开放实验还显著地增强了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

学生做完一组“开放实验”,无论结果如何,都会获得创新创业学分2分。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也激励着莘莘学子不断勇攀科学高峰,争做时代青年。

本次“开放实验”是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中体现创新创业理念和意识的一项课程改革,它结合了内蒙古地区特色,实现了学生全天自主实验的基本目标,全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