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栏

学术动态

我校举办“澳大利亚研究在师大”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 : 2017-06-28 点击量:

外国语学院讯 为了庆祝内蒙古师范大学建校65周年暨内蒙古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立两周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在“第二届澳大利亚原住民和中国蒙古族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期间邀请参会嘉宾继续开展了“澳大利亚研究在师大”系列讲座。三场讲座在6月23日进行,外国语学院院长、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武海燕教授主持。

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武海燕教授主持

莱斯特·里格尼教授讲座

第一场讲座是来自莱斯特·里格尼教授关于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与中国的话题。莱斯特·里格尼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家、学者、南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纳鲁加、克鲁纳、纳林杰里族人。他是土著少数民族教育方面的专家,有着20余年的研究经验。现任南澳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心原住民教育的教授。他撰写了数百篇文章,并以其在本土主义研究认识论和原住民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化研究成果而著称。根据里格尼教授的本土主义研究认识论三原则——学校,教师以及研究人员必须把原住民的历史、语言和文化作为原动力,深植于有改革能力的文化反应型教育。许多研究人员、教师和教育政策制定者都受到了里格尼著作的启发。

里格尼教授以澳大利亚英语课堂为例,为中心师生带来了切身的教育教学经验,讲解了双语环境下的教学,还以英语和自己的母语为现场师生演唱了澳大利亚的儿歌。讲座结束后,武海燕院长指出,里格尼教授所提出的文化反应型教学理论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双语教学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值得学习。

关于教学方面,师生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教授所答幽默切题,现场氛围热烈。当被问道“在双语课堂上如何转换教学语言”时,教授解答说:“我们在课堂上会为学生配备两个手带,一条带子表示学生自己的语言,一条表示英语。我们在课堂上会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转变语言,课堂上不是单一的语言”。

讲座过后,一名同学表示:“听了有关原住民的讲座受益匪浅!里格尼教授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有关原住民的语言、文化、教育和生活等,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经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语言的传承者意识到他们的语言遭遇了危机甚至要面临失传时,作为原住民和教育者,他们勇敢的站了出来,坚定捍卫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他们没有向外界妥协,这种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里格尼教授一家都是教育工作者,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心中伟大的使命。‘是我们选择了教育,而是教育选择了我们,我们是为教育而生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坐在了这里’。听完教授的讲座,感觉很受鼓舞,更坚定了自己要做一名好教师的信念,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教育,同时传承应该传承下去的语言和文化”。另外,听众还说:“我们要尊重多元化的语言文化环境和现实,这是我们所必需面对的。作为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一方面,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语言,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发掘、完善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使自己的民族语言更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和文字的存在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凯伦•休斯博士 讲座

第二场讲座来自凯伦•休斯博士。凯伦·休斯博士是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原住民研究所高级讲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访问研究员。凯伦·休斯决心终身从事原住民研究工作,因为她认为这样可以成为一名变革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校里学习不到的历史和政治的复杂背景。她认为自己面临的挑战是怎样建立和持续社区和研究院之间强有力的双向关系,怎样将研究院引入社区或将社区引入研究院,并将这种双向应用在教学、学习和研究中。目前,凯伦主要是研究历史,但是同时也在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并且还从事文化研究和妇女研究。

凯伦·休斯博士在讲座中介绍了土著女性与非裔美国女性的故事,在追求幸福的曲折道路上,这些坚强女性展示了不平凡的经历。凯伦·休斯博士热心地回答了中心师生提出的问题,介绍了除文献、口述史等之外的资料收集方法,比如社区中收集资料和在社区中询问社区居民等的方法。另外,她还强调了研究人员调查角色“从局外人逐渐的转变为局内人,慢慢的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过程。

讲座现场的同学表示:“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靠同理心,作为社会学科专业的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候更应该利用数据与材料的力量,像教授一样,切身实地的去了解问题的本源,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女性问题的讲座对于我们来说十分有趣,以后也会多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马克林教授讲座

第三场讲座来自马克林教授。他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64,在当时的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执教两年。自那时起,他往返中国70余次,多次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不计其数的中国大学授课,讲座,在会议上讲话。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现代史、戏剧、少数民族,过去和现在,西方眼中的中国和澳中关系,就这些主题他写了许多文章。他于2014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1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访澳期间称马克林“中澳关系间的桥梁”。

马克林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在特朗普时期的中澳关系及其影响,从多方面对中澳关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经济方面,“一带一路”的提出促进了中澳关系的发展;在政治方面,两国求同存异;在环境问题上,双方携手共同环境治理。讲座期间他还提到文化相互尊重决定着国与国之间友好的关系。当回答有关国际关系的问题时,马克林教授强调澳大利亚与中美关系比较平衡,对于澳大利亚来讲,很难说它倾向某一个国家,澳大利亚的长线发展离不开与中国良好的国际关系的支撑。

现场师生表示:“马克林讲述了当今时代下的中澳关系,通过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政治环境以及中澳间的经济关系。政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更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治国理念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着国家的发展走向,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更是对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本次讲座呈现了“澳大利亚研究在师大”系列主题的多样性,使我校师生能够接触澳研界知名专家带来的前沿动态,为进一步开展澳大利亚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图片/韩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