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13日,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浙江省历史学会科技史分会、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海宁市新华书店于浙江省海宁市海宁书城共同举办“李善兰《则古昔斋算学》校注本首发活动暨读书交流会”。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数学典籍数字化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基于李善兰《则古昔斋算学》整理开展数字化研究工作,攻克科技典籍数学符号处理、语义标注、领域本体构建、知识抽取、知识图谱构建、自动化校勘等关键技术,建立起以《则古昔斋算学》为基底的中国科技典籍数据库,助力中国科技典籍整理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近代转型进程中涌现出大量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等科技典籍。其中,科学概念、公式、算法等内容需要大量数学符号。由于古籍中数学符号的形式多样、规范不一,以往整理常采取影印或将数学符号裁剪成图片格式插入文本,但遇到数学符号、算法、公式本身勘误或者较为复杂的包含有数学符号的计算过程时,则无法处理,只能以影印的方式出版。
“《则古昔斋算学》的数字化工作,解决了中国数学典籍整理中的最大难题。”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数学典籍数字化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成员董杰教授说,本次发布的李善兰《则古昔斋算学》校注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学古籍录入系统,实现全文数字化,标志着中国数学典籍数字化进入新阶段;二是利用知识图谱开展中国数学典籍量化研究,开启数学典籍知识元体系化搭建;三是面向数智时代的中国古籍,以图、文、公式、算法、模型、算表为核心的多模态数据挖掘方案,开启了全新的应用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信息时代发展大势,围绕数字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数字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有力支撑我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协同创新,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立足科学技术史一流学科,响应时代号召,组建中国数学典籍数字化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自治区首批文科重点实验室,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北疆文化品牌打造,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实现自身作为。
新闻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