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校内要闻

聚焦 | 第二十届文博会开幕 内师大科研成果引关注

发布时间 : 2024-05-24 点击量: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开幕,展会将持续至5月27日。本届文博会是创办20周年举办的一届重要展会,也是文博会迈入新发展阶段、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届展会。在开幕式当天,内蒙古馆数字赋能互动展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观众好奇地观看着“北疆文化资源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既有文物,还有古籍、非遗等资料。只要观众想了解文物,点击它,文物的图、文、模型等多模态信息就会全部显现。

而在展区显著位置,有一本《文物活起来》的科普图书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本书用内蒙古代表性的56件文物客观展现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其中每一页都有一个二维码,只要手机扫描二维码后,文物就360度立体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而且可以随时放大缩小,去观看它的每一个细节。书中文物还可以根据读者喜好与现实场景叠加。

而基于数字文物衍生出的各类文创产品,则更吸引观众的兴趣。

“北疆文化资源数据平台”和《文物活起来》均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研发,实验室精心选取内蒙古不同历史时期充分体现中华文明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的精品文物,开展数字化保护和利用,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各类数实产品则成为共同富裕的切入点。

“文化遗产数字化需对文化遗产进行以数据提取、元数据规范、数据关联、知识图谱绘制为核心的专题知识库建设,并经由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数据整理、存储、管理、呈现以及转化利用,是集内容生产、管理、确权以及合理开发、有效传播的立体化、多维度、系统性工作。”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说,“仅数据提取这项工作就可以转化成许多文旅应用场景。”针对数学古籍保护,他和团队提取了纸张脆度、韧度、干湿度等保护数据;通过研发古籍数学符号录入系统,实现数学古籍全文数字化,提取知识数据,搭建了垂类古籍保护利用的底盘。在乐器数字化方面,他们进行了图片、文字、音视频、模型等多模态数据研究,能够实现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任意转化,丰富了互动体验,可以广泛应用在文旅体验空间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方面。

近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持续完善科研管理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扎实推进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省部级科研平台维持在58个,不断提升科研平台贡献能力。内蒙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自2021年获批以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史学科文理交叉优势,组织跨学科人员协同创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寻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与典型案例。三年多来,团队坚守初心,努力将实验室成果服务于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来源:北疆文创

编辑:燕书羽 初审:刘燕荣 复审:边建平 终审: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