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文/图 边辑 占文)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祝中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9月10日上午,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主办的“2018李志平书法作品全国巡展”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开启。
教育部副总督学杨贵仁、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付守正、王焕承,内蒙古教育厅副厅长张喜荣、内蒙古科技厅副厅长张志宽,以及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集宁师范学院等兄弟高校领导,区内外相关单位嘉宾等出席开展仪式。
黄雅丽、云国宏、高云峰、张海峰、王来喜,党委委员张宝成等内蒙古师范大学党政领导参加仪式并与参会嘉宾一同观看展览。

本次展览共展出李志平先生40年来积累的多幅书法作品,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书法艺术的美好与精彩,讴歌新时代、礼赞大中华,让更多的人民喜欢纯真而朴实的艺术作品,懂得审美,懂得和享有更美好的生活。
书法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学者、一名书法艺术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云国宏校长希望李志平先生继续保持创作激情,不辜负这样一个伟大而难得的时代,要秉承内蒙古师范大学优良的文化底蕴,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将艺术与教育融为一体,不断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助推大学美育工作的全面提升。

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春华秋实。李志平先生说,因为生逢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自己的人生从此就像荒漠中的一颗小树,有了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久违的甘露,开始自由而倔犟地成长。
“四十年过去了,我从一名自卑单纯的学子成长为一名自信充实的大学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变是这个时代赋予我的机缘,也是我和这个时代所形成的一种默契。”李志平先生对自己的“转身”非常感慨,他说,这个过程真实而生动,简约而高贵,因为在此过程中,自己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许多宝贵的知识和学者的风范,同时,也能将所学所感奉献给后生,和他们共同分享祖国宝贵的传统文化艺术,这亦是自己的幸运所在。
关于书法创作,李志平先生借用《礼记▪学记》的“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鞭策自己。他说,作为一名教师,始终不敢忘却这则古训。在教学之余,不断读书学习,勤于创作探索,成为他生命中最愉快、最闲适的一种生活状态。“这既是一种角色期待,又是一种文化自觉,因为我渴望和享受这样的生活。”李志平如是说。

据介绍,此次展览的作品,都是李志平先生教学之余心有所感,情有所动而创作的,每一份作品都凸现着他对书法艺术的那份理解和忠诚。
采访中,在谈到“墨道”时,李志平先生告诉记者:“四十年习艺初心不改,三十载教学良心犹在。这应是我对待人生、艺术和时代最好的诠释和交待。”他说,“墨道”主题的引出,也是缘自这样的思考。“墨”翰墨也,引申为文化艺术;“道”,即是途径和方法,更代表着规律。文化艺术之旅,艰辛而漫长,其中包蕴着的内容丰富而博大。
他说,初看一副作品,纸面上无非书写的是轻松的线条和简单的结构,细品一下,笔墨中无不蕴藉着倔强的性格和浪漫的情怀。这不是玄妙,也不是虚无,而是一种化境与真实。艺术若能臻此妙境,需要灵性、感悟与习得相融相和才能成就。

李志平从1988年即开始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从事大学书法教学工作,曾在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地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40年习艺初心不改,他曾出版《书法创作与审美》、《中国书法》等多本著作。其作品《藏书阁》、《做人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等作品还被永久悬挂于俄罗斯中国馆内。据介绍,李志平书法作品展在呼和浩特展出后还将赴全国10多个城市进行巡回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