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校内要闻

发挥优势,精准帮扶,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 : 2018-06-15 点击量:

本网讯 6月8日,我校校长云国宏,副校长刘九万,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宝成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赴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锡勒乡红旗庙嘎查,考察我校对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

根据自治区、市和旗扶贫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我校于2014年6月起承担了锡勒乡红旗庙嘎查的扶贫开发任务。我校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为基层、为村民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优势,与贫困地区群众密切配合,开展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内蒙古师范大学扶贫工作队在驻村的四年中,已完成了摸底调查、建档立卡、项目规划、捐助物资、教育帮扶、产业投资等工作,直接投入资金60余万元,协调扶贫资金200万元。

调研扶贫项目进展

观看扶贫成果展示

入户慰问贫困家庭

考察扶贫项目材料

红旗庙基本情况

红旗庙嘎查位于锡勒乡政府所在地北部,地形地貌为宽谷洼地,总地势为北高南低,地表起伏不大,海拔高度1658.0~1662.0米,土壤为栗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内陆草原型气候,其特点为:寒冷、干燥、多风,降雨量少且集中,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现常住人口57户,163人;低保户27户41人,占常住户47%;贫困户15户,占常住户的26%;贫困人口33人,占常住人口20%。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脱贫策略

我校扶贫工作队根据察右后旗的基本情况和当地条件,确立了“一个目标、两项任务、三个结合、四个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就是经过三年努力奋斗,实现村民脱贫致富的工作目标;两项任务,就是抓锡勒乡红旗庙嘎查的定点帮扶和察右后旗的教育扶贫工作;三个结合,就是在扶贫工作中把扶贫资金与提高“造血功能”、智力扶贫与产业开发、大学优势与当地需求相结合,调动各方面力量抓好扶贫工作的关键性问题;四个推进,就是通过教育扶贫和定点帮扶,着力推进察右后旗中小学和幼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着力推进乡村现代网络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着力推进农村现代经济“造血功能”的培育和增强,着力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旅游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方法和途径,围绕脱贫目标,创新扶贫机制,转变扶贫方式,突出精准发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领导重视,深入调研

2017年是我校重点帮扶工作的关键之年,为了积极配合市、旗、乡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我校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专项组:1.项目规划组;2.驻村工作组;3.教育帮扶工作组;4协调工作组。

2017年4月13日,我校副校长刘九万带领项目规划组、驻村工作组、协调工作组与市扶贫办、旗、乡政府、进行了认真研讨交流。

推进项目落地,带动产业发展

产业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中之重,依托贫困地区优质资源,大力培育特色养殖、特色旅游、特色加工等特色产业。我校扶贫与开发研究院院长海山教授多次到扶贫点考察、调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特色养殖规划和特色旅游规划。作为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组专家,带领评估团队深入察右后旗走村串户进行摸底调查。发现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整改建议。学校于2015年投资10万元建成了20M的宽带网络,光纤入户让家家看上了有线电视,通上了互联网,捐助了电脑,配备了液晶屏和音响,让红旗庙嘎查成为了乌兰察布市宽带第一村;2017年投资5万元为15户贫困户购买了45头仔猪发展酸奶猪养殖产业,年底包销了老乡未卖出的猪肉;投资10万元建成15顶蒙古包发展旅游产业,承包人每年每个包向村委会缴纳1000元做为村集体的收益;协调上级资金20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现正在走相关程序,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发挥优势,开展“送教下乡”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最根本的扶贫。我校作为“民族教育的摇篮”,为真正帮助群众脱贫,变被动为主动,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发挥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和资源,将教育扶贫放在扶贫工作重要位置,从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助学帮扶等方面为察右后旗的基础教育提供帮助。

2017年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带领呼市和包头市的15名教研员、一线教师及一线校长深入到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在察右后旗教育局负责同志和教研员的积极组织配合下,专家分别进入白音察干第一小学、明德小学及察右后旗幼儿园教学课堂进行实践指导,效果良好,受到当地教育局和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文学院派90名本科生分别到察右后旗一中、三中、风华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并将该三所学校作为为我校实习基地进行长期的帮扶合作。

2018年春节前夕,我校副校长刘九万代表学校带领校办、工会、后勤管理处、赛罕后勤集团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锡勒乡红旗庙嘎查对口帮扶点开展慰问活动,给全体村民送去了大米、白面和新鲜蔬菜,确保老百姓过上了一个祥和、幸福的春节。

当前,在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参与扶贫攻坚,体现了我校对社会的担当。高校扶贫,不单单是我们输出知识和智慧,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促进师生走出“象牙塔”,融入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结合扶贫项目开展深层次“接地气”的研究,这也是我校履行服务社会使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