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文/边辑)北京时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关税的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在白宫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这一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世界关注。最近几日,这一话题也引爆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师生的朋友圈,大家对中国的态度和一贯主张给予大赞,对如今中国的实力和底气充满信心。针对此,新闻中心通过书面采访了部分师生。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学博士、王来喜教授在谈到此次中美贸易摩擦时,首先从学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国家与国家之间产生贸易摩擦,出现贸易大战,这在经济发展史上屡见不鲜的一个事情。早在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时期,相互之间经常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们根据对外贸易的基本主张,把经济学理论可以分成两个派别:一个是自由贸易派,一个是国家干预派。
自由贸易派主张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自由贸易,为双方带来各自的利益,产生双赢的效果。但是国家干预主义派则反对自由贸易,被称为经济学的史前重商主义,是最早的干预主义者,他们从金银是唯一的货币,货币是唯一的财富的观点出发,提倡保护贸易,禁止一切形式的进口。主要是通过限制国外的产品的进入,来保护国内市场。一般来说,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欠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采取的一种政策,是相对弱小国家对国内市场的一个保护方法。而发达国家一般情况下,都是提倡自由贸易政策。通过自由贸易政策,进入那些欠发达市场经济体。通过出超来增加国内产品的出口来增加国内的福利。
王来喜教授告诉记者,美国最近以来采取的保护贸易政策,实际上是古老的保护贸易政策的一种翻版或变形。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说,他们采取这样的一个保护贸易政策,跟欧盟及加拿大等国家产生贸易摩擦,尤其是跟中国搞贸易摩擦,打这种贸易大战,应该是不必要的。这种事情可以看做是一种特例或者是一种反常现象。
他强调,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今天的中国已经在产业制造、高新技术应用、工艺水平等方面都不落后于美国,尤其价格、劳动成本、运输成本等方面比起美国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可以说,在原料价格上,还是制造业优势来看,无论是价格还是产品的质量,跟美国任何一种产品,当然主要包括轻工产品、资源型产品方面,完全可以有竞争优势。贸易大战的结果,当然有一定程度上伤害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企业经济利益,但是给美国会带来更多的损害。所以,贸易大战、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后果就是带来彼此的伤害。
关于对这次事件的结果预判,王来喜教授认为: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不会持续很久,届时,中美双方彼此会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适当让步,最终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的中美贸易不会以某个国家或某个人的疯狂而中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淑梅副教授认为:此次中美贸易冲突能否演变为贸易战,还要看双方随后的沟通和谈判情况。依中国以往的作法和原则,我们一直是冷静对待,理性处理,采取合作和建设性的方式处理问题,中国始终希望中美关系稳定,增进互信。在中国实力上升的背景下,今天,中方具备管控双边分歧的能力,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博士后、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时空谈到:中美贸易严重失衡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中国,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优势、美国限制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美国民众过度消费的低储蓄模式、现行国际贸易统计方法偏颇等都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如果中美贸易战全面“开打”,将影响我国以出口导向型为特征的经济的增长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势必会增加美国民众生活成本,推升通胀。因此,对中国而言,除了做好贸易战的应对措施外,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方为根本之举,以使全国民众的创造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
法政学院其乐木格老师接受新闻中心采访时说,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两国的贸易政策法规必须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必须在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下实行。如果有相关贸易纠纷,必须诉诸世贸组织来解决问题,而不能根据美国301条款,对中国的相关进口产品增加征收关税。所以双方可以通过磋商或者诉诸世界贸易组织来解决纠纷,防止贸易保护,促进世界贸易的健康发展。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田毅说,中国和美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两个贸易国,且互为对方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美贸易领域出现的争端使原本并不稳固的全球经济复苏雪上加霜。自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学说以来,全球自由贸易在曲折中逐步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自由贸易毫无疑问地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逐步兴起贸易保护主义,并多次威胁要发动贸易战。此次,美国借“301调查”认为中国对美贸易存在不公平现象,并由此引出对中国的制裁措施,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