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 边辑)3月15日上午,自治区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杭栓柱莅临内蒙古师范大学,就社科联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团与评奖部部长张贵有、主任科员薛瑞冬陪同调研。自治区社科联常委、内蒙古师范大学社科联副秘书长王建莉,自治区社科联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春晖,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郭世荣、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于永,自治区社科联委员、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董杰等参加座谈。
在听取了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后,杭主席对研究院工作业已取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研究院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杭栓柱主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他说,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正面临着大好机遇。他表示,自治区社科联将充分发挥好党委政府联系社科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好广大社科工作者,使他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和促进力量。要把社科类社团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基点,加强对社团的指导、服务和管理,真正发挥好社团的作用。
王建莉教授指出,作为自治区社科联和师大社科联的一员,她希望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要切实维护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自觉承担政治责任。既要鼓励学术上的探索争鸣,又要正确区分政治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引导专家学者坚定“四个自信”。她说,研究院主要成员是年轻社科工作者,在单位工作出色,又充满了创业梦想。她感谢自治区社科联对社团的重视与一系列的支持。王建莉教授表示,师大社科联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按照学校“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发展理念,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便利。
李春晖教授表示,要大力鼓励和推动学术原创,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自身规律,积极营造倡导自由探索,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成果、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郭世荣教授结合学校和社科联的工作,就如何鼓励体制内人员参与社团工作,如何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社团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说,研究院从筹备、成立到现在,从师大社科联到各个学院均给予很多支持,他希望研究院在资源整合、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等方面充分发挥平台效应,希望研究院的年轻团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施展才华,为自治区社科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于永教授结合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就进一步加强与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合作,共同开展县域文化产业研究等谈了自己的见解。
在听取各位专家的发言后,杭栓柱主席强调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他希望内蒙古师范大学充分发挥科研、智库作用,进一步助力全区社科事业发展,为内蒙古未来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为提升公民人文素养作出积极努力。今后,社科联也将更加重视社团建设和管理,着力推动学术创新,着力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为加快建设社科强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于如何做好社团工作,杭主席强调,一是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要充分吸收热心社团事业的人士,吸收学术带头人、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加到社团领导班子中来,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发展。二是要解放思想,转变社团发展方式。要开动脑筋,跳出思维局限,主动走出去,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只有强化内生发展动力,社团工作才能不断向好向上。三是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重大活动要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让社团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和传播者。
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是80后创业社团,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社科联、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董杰博士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共同创办组建,他们是一支有思想、有创新、有梦想、有担当的80后创业团队。正像杭栓柱主席所言:研究院成立不久,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得益于董杰院长有一个好导师、有一个好领导和好伙伴。得益于自治区社科联、师大社科联和研究院的高效联动,得益于师大的大力支持。
座谈结束后,杭主席一行还参观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园“非遗研学工作坊”系列校园文创产品和“非遗”传统手工艺作品,他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对学校多年来积极开展的“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给予赞赏,希望今后学校各学科专业通力协作,结合全区社科普及工作,继续把传统文化进校园深入扎实做好、做大,把文化产业教育做实、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