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 边辑)云计算与大数据已成为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新势力,围绕软件行业、信息服务业等进行战略布局,实现高校大数据专业结构和产业需求有效匹配成为了大势所趋。大数据是新一代科技浪潮中的核心科学技术。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高屋建瓴地为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指导。

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时不待我,地处中国正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已形成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内蒙古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达70万台,吸引诸多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入驻,多个大数据项目陆续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十三五”目标已确立:到2020年,全区云计算数据中心承载能力达到300万台服务器,成为国家级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发展壮大,2020年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速20%。
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第一笔“订单”
2016年11初,内蒙古师范大学与呼伦贝尔市政府就智慧化城市建设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内蒙古师范大学将协助呼伦贝尔市构建 “心连心”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百姓提供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环境,使政府各部门能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共同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该系统由“心连心”公共信息服务云端和市民百姓手机客户端构成,通过云端台将政府业务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整合成一个整体,通过手机客户端APP把服务精准推送给市民百姓、社会企业,具体实现部门间数据在“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前提下,共享、分发、汇集。同时,通过共享库、云平台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大家能有效沟通、交流、合作共赢;政府能精准收集企业的诉求、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科技人才信息,把政府需求及时传送给企业、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做到信息精准服务;企业能把遇到的管理、技术等问题发送给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寻找解决方案;科研院所、科技人员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发送给企业寻求转换。
在社区民生综合服务领域,通过建立社区虚拟平台,利用城市“网格化”数据,把社区管理、物业服务、教育、医疗保健、文体娱乐、养老、困难救助、公益活动等服务整合在一起,通过客户端统一、精准推送给需要的社区居民。
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共享模式
2016年12月底,内蒙古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端论坛暨融合﹒创新﹒引领——开启高等教育智慧化大数据之路研讨会分别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召开。

自治区高校大数据共同宣言签字仪式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海峰作了题为《打好基础,深度融合,提升实力——迎接“十三五”信息化的挑战》的报告。他从信息化的形势与任务、师大信息化建设实践、“十三五”信息化指导思想、“十三五”信息化工作目标、“十三五”主要任务、条件与保障等六个方面对“十三五”信息化进行了讲解。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亚民要求高校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研究信息化、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领导力,加快大数据的开放和应用,加强大数据的安全。
论坛上,为落实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战略,在自治区教育厅的主持下,由内蒙古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倡导,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校校长共同签署了《内蒙古高校发展大数据共同宣言》。宣言包括:大数据是共同的资源;高校数据开放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行动;加强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加强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技术创新是教育科研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数据在教育科研领域的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将为我们创造更大的价值。
扎实练内功 因应新形势 为大数据人才培养探路
2016年,摆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云国宏面前的就是:内蒙古师范大学该以什么样的战略格局、姿态和行动适应大数据。2016年下半年,云国宏校长多次往返京蒙两地,不断地与国内顶尖大数据企业对话、与当地政府接洽,而有时候,他会把政府、企业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从政府政策主导、企业合作办学、高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沟通、磋商交流。“云校长对工作的热情、对大数据的敏感和激情,让我非常感动。”和林县县长陈利音在一次会议上说:有一次突然接到云国宏校长电话,希望能一起去北京某企业就大数据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参观、交流,于是自己就连夜跟着校长“飞”到了北京。

基于大数据的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
2016年12月9日,云国宏校长主持召开基于大数据的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会上,东方国信(BONC)副总裁吴国庆就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说明,同时就大数据在高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专题培训。
云校长结合当前学校正在进行的智慧校园建设,围绕学校教育管理、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作了具体安排,强调,要主动适应大数据的发展,尤其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发智能化课程。他表示,学校也将持续加大协同创新力度,积极与社会对接,与民生关切对接,加强与有关公司、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的合作,打造大数据开发、应用等多核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数据服务。他还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就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毕业生社会竞争力提出具体建议,表示,将把最优质的学科、最新的理论引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时隔18天,云国宏校长再次邀约地方政府,将和林县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请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就大数据建设及合作办学与和林县就进行研讨。

内蒙古师范大学与和林县政府研讨大数据建设及合作办学事宜
会上,大家一致表示,制约大数据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很有可能是大数据人才不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大数据领域的人才培养也不可能脱离这种规律。当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大数据人才培养速度明显低于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速度。据调查,尽管全国50%的大数据人才集中在北京,但是北京的互联网公司仍然普遍遇到了合格的大数据人才“招聘难”和“留人难”的问题。
“内蒙古师范大学准备好了”
云国宏校长表示,国家把内蒙古列为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这是内蒙古大数据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更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参与到大数据、云计算相关产业搭建了平台。作为自治区重点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已经准备好了,学校一定迅速整合校内力量,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和政府及企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提升合作项目的研发能力,为推动内蒙古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15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成为中国乳业大数据平台培训中心,今后,学校将依托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智力输出等多方面参与中国乳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服务于中国乳业、服务于地方经济。

云国宏校长接受人民网专访
相关链接:
什么是大数据 国际数据公司定义了大数据的四大特征:海量的数据规模(vast)、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仅从海量的数据规模来看,全球IP流量达到1EB所需的时间,在2001年需要1年,在2013年仅需1天,到2016年则仅需半天。全球新产生的数据年增40%,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翻番。
而根据2012年互联网络数据中心发布的《数字宇宙2020》报告,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达到1.87ZB(1ZB=10万亿亿字节),如果把这些数据刻成DVD,排起来的长度相当于从地球到月亮之间一个来回的距离,并且数据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飞快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35~40ZB,10年间将增长20倍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大数据并不仅仅是指海量数据,而更多的是指这些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残缺的、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