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文/边辑 图/董恩源)11月14日,2015·首届草原音乐文化博士论坛在我校举办。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歌唱家阿拉泰女士,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肖黎生教授,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名誉会长樊祖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伍国栋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杜亚雄教授,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闫伟先生,内蒙古艺术学院院长李玉林教授,中国马头琴学会会长、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教授等专家和毕业自我校的50余位博士出席论坛。
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赵东海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我校音乐学院院长郭德钢教授主持开幕式。
2015·首届草原音乐文化博士论坛是我校艺术学科建设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论坛由我校主办,音乐学院承办,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内蒙古民族民间艺术产业促进会协办。
“草原文化博大精深,是历代北方草原民族共同缔造的结晶,草原音乐贯穿于草原文化协同发展的始终,与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了草原音乐文化的最鲜活、最生动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我校副校长赵东海介绍说,目前,我校已向知名国内外高等院校输送了博士研究生50余人,博士后10余人,他们以蒙古族音乐、以及北方草原音乐的创作、表演、教学为己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研究团队。成为推动草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
郭德钢教授表示,本次论坛围绕“感恩母校、回馈母校、协同创新、携手共进”宗旨,今日汇聚在曾经培育你们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汇聚在首届草原音乐文化博士论坛,呈现的是历练后的成熟和稳重,是感悟人生后的淡然和洒脱,是奋斗后的成功和喜悦。“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利用此次博士论坛搭建的对话平台,宣读最新研究成果,探索学科前沿问题,加强沟通与相互交流,展示中青年草原音乐文化学者学术研究的群体力量。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求同存异,携手进步。”
按照会议日程安排,论坛为期二天,以“多维视野下的草原音乐文化”为主题,将举办4场主题发言、公开评议、讨论42位博士的专题论文,15日晚进行总结并闭幕。博士论文将涵盖草原音乐的前世今生、文化内涵、跨界融合、传承发展、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
参加论坛的50余位博士都曾在我校求学,现分布于世界各地,大都从事音乐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并有所建树。
“草原音乐这个概念指的是蒙古族音乐为代表的、包括北方历史和所有民族在历史和当下创作的,具有鲜明草原文化特色风格的音乐文化。”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席阿拉泰如是表示。“在座的诸位博士大多数是草原人,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对它及这片土地有着深厚体验和感情,还有不少博士虽然不在草原土生土长,但早已投入到草原音乐的工作和学习研究,成为文化学意义上的‘草原人’。”
“我也希望博士们能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着力于两方面。”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名誉会长樊祖荫建言,一是把内蒙古音乐的方方面面的缕析清楚,并总结出自身的不同于它民族音乐的特点与规律;二是要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思想和精神统领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