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校内要闻

2021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 : 2021-07-19 点击量:

本网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7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协办的2021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主题为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程恩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李春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兆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石峻,我校党委书记阿拉坦仓出席开幕式。副校长宫箭主持开幕式。

辛向阳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承办此次会议的内蒙古师范大学表示衷心感谢,向辛勤耕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教师、学者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这与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迈向伟大复兴的智慧和力量,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巨大思想伟力。二是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提供不竭的精神伟力。三是要把“学史明理”融入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奋斗伟力。他表示,今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将继续坚持开门办院,积极扩大同高校及各科研教学机构、同广大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共同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懈努力。

张兆刚受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林少春同志委托,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各位专家的到来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加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筹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育人资源和力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革命传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阿拉坦仓代表内蒙古师范大学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把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把党中央的最新部署要求,尽快转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最新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之要义、使命之所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办学近70年来,始终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线,坚持把铸魂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改革不断取得实效;同时,作为民族地区高校,聚焦民族工作主线,突出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2011年首届会议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今年10周年又回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充分体现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各位领导、各位学界同仁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关心和支持,对内蒙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后,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继续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共同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我校副校长宫箭主持大会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收到以文入会的文章共计569篇,通过9位专家的筛选审定,最后评选出78篇文章予以参会,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组织的两次专家评审、以及本次会议评审专家委员会的集体评审,决定授予中国地质大学杨峻岭、张艺川,兰州大学王维平、朱佳君、杨芳,电子科技大学王红云,天津大学栾淳钰、白洁,华南师范大学董海军所著5篇论文为一等奖;授予长安大学卢欣林,济南大学冯道杰,兰州大学宫长瑞、轩宣,内蒙古科技大学杨彦斌,西北大学李志松、任妍,北京师范大学毛玉娟,广西大学徐秦法、许梦宇,南开大学徐行,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寒,山东大学黄广友、孔令玮所著10篇论文为二等奖;授予山东师范大学焦立涛,山西师范大学胡志远、巩秀,赣南师范大学杨宏祥、王丽媛,邯郸学院王永芹,华中科技大学刘建江,南开大学寇清杰、王新颖,南宁师范大学操奇、刘俊丽,南京邮电大学陈宗章,上海理工大学卢岚,南开大学平章起,桂林理工大学耿俊茂、曾燕,内蒙古工业大学陈虹、王金磊,西南大学石海君,重庆邮电大学郑洁、缑茹茹,国防大学梅腾所著15篇论文为三等奖。

开幕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程恩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书林,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张国祚,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曲建武,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刚,江西开放大学校长、研究员黄平槐,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李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研究员余斌,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平章起,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其昂,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俭,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佘双好,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万美容,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淑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冯秀军,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郑承军,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周利生,百色干部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玄启,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习胜,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书臣,黑龙江《奋斗》杂志社副社长吴海宝,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付桂军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报告分别由辽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钱英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化部副主任、研究员贺新元主持。

辽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钱英伟主持主旨报告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主持主旨报告会。

《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国主持主旨报告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化部副主任、研究员贺新元主持主旨报告会。

此次研讨会设七个分论坛。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就其中前沿性、理论性焦点进行了热烈讨论。赣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邱小云,黑河学院副校长、教授丛喜权分别主持了分论坛总结汇报会和获奖作者论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智,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任映红,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刘焕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志丹,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徐国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岳爱武分别就各自论坛向大会进行了发言总结,分享交流成果。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杨峻岭,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栾淳钰,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焦立涛三位论文一等奖就各自论文核心观点向大会进行了汇报。


7月19日上午,研讨会闭幕式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李春华研究员作大会总结发言。她认为本次研讨会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二是大咖云集,盛况空前;三是聚焦主题,视野开阔。此外,她还就研讨会举办十年来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向合作过的高校、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表示今后将继续办好学术研讨会,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贡献力量。我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春晖主持闭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李春华研究员作大会总结发言。

我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春晖主持大会闭幕式。

此次研讨会为期两天,共有来自全国8所高等院校的校领导和区内外专家学者、全国近百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和师生参加。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回顾与展望”主题进行研讨,并以此会议为契机,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交流,有效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贡献更大力量。

(图:韩占文、白玉堃;文:许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