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文/图 边辑;学生记者/杨英浩 李申)版画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国际发达国家主要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国内发达地区版画艺术创作与版画教育方兴未艾,各种版画教育机构、版画基地的建立,使版画艺术创作、版画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了发展和繁荣版画艺术,鼓励和支持广大在校师生参与版画创作,推动自治区版画艺术的发展、普及与社会推广。4月28日,版画之春——内蒙古师范大学首届版画艺术节在生机盎然的盛乐校区启幕。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云国宏,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云峰,副校长张海峰、刘九万、赵东海,党委委员王来喜、张宝成及有关单位、学院的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前,全体校领导与到场的大学生、小学生一同参观了作品,并现场体验了版画艺术。

云国宏校长在开幕上开门见山,高度评价了版画艺术节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他勉励广大师生要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秉承内蒙古师范大学良好的育人传统,在传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他希望艺术类专业师生围绕展览进行更深入的思想交流、观念碰撞、学术研讨以及创作理念的切磋,让创作有更深沉的内涵。特别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积极寻求民族艺术表达,用创作实践来回答当代艺术的民族话语权问题。云国宏校长同时希望以此次版画艺术节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力量,创新教学模式,深挖校园文化,营造具有无限生机活力的育人氛围。
版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无论是在西方的艺术史中,还是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版画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版画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版画都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文化传承、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各个时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介绍,内蒙古的版画植根于本地区深厚的民族文化,经过不断地发展日益繁荣。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了内蒙古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在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巨大的繁荣与发展,在国内外版画艺术创作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美术学院院长乌力吉教授介绍说,此次展览既体现了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准和艺术实力,也展现了个人艺术风格和学术水平。他们始终努力创造着能够展现民族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在立足传统、面向现实和寻求超越的同时,推动着少数民族地区美术事业的新发展。他说,从展出的一件件精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多样的风格特征、主动探索精神和浓郁的学术氛围,这正是美术学院以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影响民族艺术教育的深厚人文传统。

据了解,此次版画艺术节活动包括版画艺术简介、版画系教师作品展、历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特邀作品展、小版画暨藏书票展、版画艺术藏品展、中小学美术课堂版画展演、版画制作及体验活动七个环节。
艺术节活动将为大家展现版画艺术的魅力,展示美术学院版画专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及教学、艺术创作成果,为广大师生和版画爱好者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搭建版画美术学专业与中小学美术课堂互动的桥梁。本活动还将展出教师的个人藏品分享版画的艺术魅力。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民族艺术教育摇篮和专业艺术创作基地,学院的前身是1954年设立的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科。它的设立,开启了辽阔草原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事业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美术教育迅速勃兴,内师大美术学院也迎来了发展腾飞的时期。1978年,美术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1980年美术学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1年成立美术学院。学院师资队伍也得到了扩充,大批优秀本科生、研究生成长为学院新一代扛鼎之人。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肩负着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双重责任,60余年来,前辈先生和老师们用自己的创作成果表现时代生活和艺术精神的同时,又肩负着全面培养民族与民族美术人才的神圣使命,为民族地区美术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直秉持“厚基础,重艺术创作实践”的教学理念。所谓“厚基础”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坚持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原则,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为学院教学的重点,科学系统地安排基础课教学内容,严格执行既定教学计划,加强学生基础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注重艺术创作实践”则是指以创作带动教学,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一般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活跃的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在专业技法训练的习作中始终贯穿创作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习作与创作的内在联系,熟悉和掌握美术创作的规律与方法。除此之外,蒙语授课专业始终是学院的办学特色。美术学院建立蒙语授课专业已有30余年历史,为自治区内外培养了一大批蒙语授课的美术教育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