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艺术博物馆杂志
内蒙古大草原,游牧文化的摇篮,蒙古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民族文化精英辈出。乌力吉便是其中的一位。
乌力吉在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上发言
蒙汉双语美术理论教学的先行者
不知是受北方草原博大雄浑、苍茫深遂的气质所熏陶,还是受草原生灵与恶劣环境抗争的顽强精神所影响,从小性格内向的乌力吉骨子里却透出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儿和不安分的个性。他于1987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首届蒙语授课专科班。在学习期间,他的刻苦努力是出了名的。正因为那样,一个连日常汉语都说不好的他,硬是利用课余时间将七、八万字的《绘画透视学》译成蒙文,添补了蒙古文教材的空白。他也因此被破格获准升入本科学习中国画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从事美术史论教学工作,用蒙语为蒙语授课学生先后主讲了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中外画论概要等主干课程。他在少数民族地区用少数民族语言讲美术史和翻译美术史论著作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专业名词术语,为美术专业蒙语授课大学生和从事该项工作者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翻译是一种再创造,当时编译高校蒙古文教材在国内国际上也是刚刚开始,一切要从头做起。作为蒙古族青年教师他深刻认识到民族美术教育中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于是克服了专业术语、人名地名和古代文献的准确翻译等诸多困难,先后用几年时间编译出版了《中国美术简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等八省区通用的高校蒙古文教材。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见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用本民族文字编写的相关教材。乌力吉在翻译出版全日制中学教科书《美术》1—3册的同时还编写了普通高中课本《蒙文书法篆刻》,这些教材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美术特色教育的发展。
乌力吉编译的高校蒙古文教材《中国美术简史》
他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交流与写作自然驾轻就熟,但很快意识到汉语言的障碍和汉字表达能力的局限严重制约了自己的教学和艺术研究工作。1991年在北京参加首届全国美术理论研讨班学习时,更加感觉到了自己专业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匮乏。于是,他横下一条心,决定用十年时间补课。他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购买美术理论教学录像带120盘,教学幻灯片26本,陆续购买了有关文学、历史、哲学、美学及美术史论书籍万余册。那时候,他工作之余,不是逛书店就是埋头修文读史。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进修,是乌力吉艺术理论研究的转折点。他有幸得到王宏建、邵大箴、薛永年、易英、罗世平、尹吉男、邹跃进、高建平等名师的指教。系统学习了10余门专业理论课程,同时还将所有的课程录音,一年下来拥有400多盘录音磁带。短暂的深造使乌力吉的学术视野得到扩展研究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他觉得作为民族地区美术教育者当时在学术研究基础和视野方面需要进一步夯实与拓展。经过精心准备,他顺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金维诺教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美术史,成为从内蒙古走出去的第一位美术史论博士。
乌力吉编译的蒙古文教材《外国美术史》拓展民族美术理论研究的践行者
诚然,智者总是善于发现自己和认识自己,并从时代纵横交错的坐标上寻找自己的位置,还善于按照一定的轨迹调整、转化自己人生的轨迹。乌力吉正是这样做的,如果说他前期的蒙语教学和编写蒙古文教材是教学需求所致,那么接下来取得的成绩则是其为民族美术研究有目的的自我塑造。内蒙古草原艺术作为边疆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因处于草原丝绸之路传播带上而别有一番特色,多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在这里孕育出了丰硕成果。当今内蒙古画家群的实力,得到全国美术界的高度评价,更被誉为“内蒙古草原画派”。由于研究力量的薄弱,与创作成果相比内蒙古的美术理论研究严重的滞后。面对上述情况,乌力吉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暗自下决心为促进内蒙古民族美术理论研究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目标。2006年的金秋时节,乌力吉放弃留在北京和到区外工作的机会,带着振兴草原文化的鸿鹄大志,带着报效家乡、报效母校的赤子之心,带着丰硕的学术成果和他在北京的全部家产——二十几箱书毅然回到了内蒙古。本想回来后暂时放下手头的事,先与为他做出巨大牺牲的贤妻和可爱的儿子欢聚几天。但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他几乎风尘未洗便又积极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之后,他相继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北方少数民族美术研究所、妥木斯美术研究所和艺术心理学研究中心,为系统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美术理论搭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平台。乌力吉根据内蒙古区域民族美术发展状况与自身学术研究的基础条件从草原文化的角度深入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美术史,其学术观点和取得的成就已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与认可。乌力吉非常注意过分浓厚的民族情感对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在研究方法上灵活运用图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哲学、宗教学、心理学、文献学和符号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在研究上不局限于少数民族美术史,对中外美术交流史、专题史以及美术理论与批评均有研究。乌力吉的美术史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民族美术史方面。他的研究直接从北方少数民族最具特色的游牧文化视角切入,首先把契丹壁画墓作为集中研究对象完成个案研究,渐次扩展为蒙古族美术史、内蒙古美术史的综合研究,由此而进入对北方少数民族美术整个领域的宏观把握。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内蒙古哲社项目《古墓丹青:辽墓壁画中的捺钵文化》《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美术》、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重点项目《蒙古族传统美术大系》绘画、唐卡、刺绣卷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内蒙古美术史》等课题。目前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蒙古文大藏经文化价值体系研究·图像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后期资助项目《蒙古族美术概论》等。
乌力吉主编《蒙古族传统美术——唐卡》
从知识结构上看,除了在美术史专业上多年来的深厚积累之外,他早年学习绘画并能熟读蒙古文文献等都对他学术研究起关键性作用。因此,他的《蒙古文化研究丛书·美术》《内蒙古艺术地理》《视觉草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美术》《辽代墓葬艺术中的捺钵文化》《蒙古族传统美术·绘画》《蒙古族传统美术·唐卡》《蒙古族传统美术·刺绣》等学术研究成果填补了个别领域的空白。专家一致认为,这些成果以大量的史实和佐证材料阐明了契丹与蒙古族美术独特的审美特征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对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美术研究以及民族学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从一个方面推动了此项研究的进展,对认识北方游牧民族美术与汉、藏等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具有积极意义。
乌力吉专著《视觉草原》
作为边疆地区美术研究者的乌力吉还兼任国务院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之外他还多次参与国内各类专业学术研讨会,主持《内蒙古美术70年高峰论坛》并编辑出版了《内蒙古美术70年文集》,为研究内蒙古美术打下理论基础,其多年研究的国家课题成果《内蒙古美术史》也即将出版。他的论文分别荣获了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十届文学创作“萨日纳”奖,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由于他把自己的全部学识和经历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特殊的优势,在民族美术史研究中走出了自己的路,成为民族学艺术领域的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
乌力吉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创作"莎日纳"奖
促进民族美术教育发展的推动者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民族艺术教育摇篮和专业艺术创作基地,始终肩负着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双重责任。随着国家艺术教育改革和文化创新战略实施,迫切需要大量的能够把握艺术的时代精神与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开阔的全球视野与良好的职业精神,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方法与技能的高层次美术专业、艺术实践创新应用型人才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大区建设深层次发展的需要,2010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应运而生。组织上根据乌力吉的操行任命他主持学院各项工作。他不负众望,成绩斐然。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乌力吉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艺术教育和专业学科建设需求,推行广义的民族性、民间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本土化民族美术教育方向,开设民族工艺、民族服饰、民族壁画、民族歌舞等特色专业,在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及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实行高起点运作,谋求高品质目标。学院又成立了服装工作室、壁画工作室、民族工艺品厂、演出表演团队,使学院真正成为了学、研、产、销相结合的艺术学院。由于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民族艺术学院很快在自治区民族艺术特色教育方面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乌力吉在推动民族美术教育发展方面采取了民间艺人进课堂、名师讲专业课程、“学院之光”与“美的沉思”系列讲坛、引进高端学术展览和组织召开全国各类专业学术会议等诸多新措施,开拓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和提高学院的业内知名度,这在内蒙古地区美术教育当中是一个开创性的举措。在他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多措并举的推动下,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美术教育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创作方面较短的时间内有了全新的面貌,这是他除了教学和科研以外对推动民族美术教育做出的又一个突出的贡献。2016年因工作需要乌力吉调回美术学院主持工作,现任学院党委书记。
乌力吉被聘为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生导师
党和国家对美育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提出了“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要求,为新时代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这千载难逢的新时代、新形势下乌力吉开始思考如何在民族美术教育和理论研究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的问题,这是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目前美术学院在他和班子的带领下,全院一片欣欣向荣。
乌力吉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
乌力吉还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十六岁时为了强健体魄,他决定习武。经过十年寒暑,他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运动会武术比赛传统拳术第三名和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武术比赛太极拳季军。曾任呼和浩特市武术协会秘书长,内蒙古武术协会理事。现为中国武术六段、武术一级裁判员、教练员。他在练就功夫和造就学术的过程中,对功夫、审美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层的内在联系逐渐有了新的认识。
乌力吉练武,金鸡独立
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同样在学术和美育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而面对荣誉和掌声,面对市场和世俗,他却平静如常,从呼啸的现实走向心灵的幽静。依旧在努力向着学术高峰作不懈的攀登,依旧只在他有限的人际圈里和知己做有益的清谈。他不忘金维诺导师的嘱托:做学问首先要做人,做人要踏踏实实,做学问也要踏踏实实。他个人的最大愿望是:做一名称职的教育者和合格的研究者。难能可贵的是,他处盛年却有着如此定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对推动民族美术教育以及学术研究的睿智和勤奋必将会使他走的更远、更远……
文字:陈晗晟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