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内师故事

小讲台催生大讲堂 大讲堂释放正能量

发布时间 : 2013-05-10 点击量:

/ 杨一江 张宝成 边 辑

系列报道八

——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讲堂”建设工作纪实

【编前话】近年来,内蒙古党委宣传部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积极推动基层宣传工作机制和方式创新。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为重点,以讲堂宣传阵地建设为载体,以理论政策服务和文化惠民为内容,全面整合基层宣传资源,大力加强基层宣传工作。逐步实现宣传工作由时段性宣讲向常态性宣讲转变,由单纯宣传教育向教育与服务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理论政策宣讲向推动基层工作全面发展转变,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基层宣传工作变革上取得了积极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太平指出,讲堂建设在基层宣传工作中体现了特殊功能,发挥了巨大作用,讲堂已成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要平台,成为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成为服务群众的特殊手段,成为加强文化建设的支撑平台,成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他强调,基层宣传工作必须不断探索创新才能积极推进,基层宣传工作必须加强阵地建设才能落实到位,基层宣传工作必须实现深度融合才能见到实效,基层宣传工作必须形成共识合力才能不断提升。

按照中央及自治区有关精神,自2010年以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要求全校师生要在全校范围内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学习要成常态化。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新时期高校内涵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全校教职工整体素质、创新能力和教学管理等能力水平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党组织(部门)、学习型班级为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切实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肩负着为自治区及周边八省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建校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把“育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近十年来,学校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把优化育人环境列入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实施“1235工程”,将传统“讲台”进行全面“升级”,不断丰富和提升“讲”的内容、内涵,通过诱导式教育让“台上有内容、台下有响应”,做到发散式“讲”,聚合式“听”。现如今,小小“讲台”已经演变成了散发正能量的“大讲堂”,形式多样的“讲堂”及丰富多彩的内容业已成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软环境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而就是这样孕育产生的“校园讲堂”也正在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着力打造的“学习型”校园助一臂之力。

截至目前, 有计划、分阶段、多样化的学习型校园创建工作正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形成,“校园讲堂”已成为建设学习型校园的重要载体,各学院、各部门围绕“校园讲堂”建设,纷纷开辟了各类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堂”,如盛乐校区开设了“盛乐大讲堂”、学生工作部开设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大讲堂”、校团委开设了“青马工程大讲堂”、研究生院开设了“学术之光讲堂”,校党委宣传部开设了“中心组学习讲堂”,等等。

一、小讲台催生大讲堂——思路篇

(一)三尺讲台润无声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说,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将第一眼想看到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莎莉文小姐。正是这样一位老师,给了海伦·凯勒无声无息的世界带来了生命的交响曲,给一片黑暗的天空涂抹上了五彩的云霞。有一位资深老教师说:老师,要像一位手持魔杖的法师,点石成金。当学生虚弱无力的时候,老师就是力量之源;当学生缄默不语的时候,老师就是声音的代言;当学生看不见的时候,老师就是明亮的双眼;当学生无力攀登时,你稳稳地将他托起。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科技的硅谷,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说,除了专业书籍,除了四六级考试参考书、考研的辅导书,大学生一定要博览群书,广泛地汲取知识营养。

一位从事20多年“两课”教学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国家的未来,教育是根本;民族的希望,寄托在大学生的身上。光阴荏苒,在这三尺讲台上,我已经站了很多年,尽管我是那么不起眼,但我是幸福的,因为身边永远有这么多可爱、求知的年轻人;我是幸运的,当滚滚红尘携裹着喧嚣和骚动呼啸而来时,我拥有这样一个宁静优美的校园,静静编织我的梦想;我是快乐的,因为所有的辛劳都已溶化在收获的甜蜜里。我相信,我的心永远不会老去,因为我的目光永远追随着大学生青春矫健的步伐,我的思想、我的灵魂永远和大学生追逐在真理的路上,一同跳跃,永不停歇!”

建校60年来,正是这些默默无闻、勇于担当的人民教师将“三尺讲台”不断丰富、升华,用心、用行,耳濡目染,让广大学子不光在有限的时间内聆听到专业知识的滋养,而且还能得到人生修养方面的熏陶。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在狠抓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同时,注重通过“三尺讲台”这一传统阵地,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并形成了以“两课”教学为主导,各类讲座为辅助的教育格局。在“校园讲堂”中,有来自各学科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有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也有来自国内外企业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这些名人、名家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所作的讲座内容有涉及学术领域的,也有经验性的;既有哲学上的思辨,又有数学上的严密论证;既有物理化学上的假设,又有文学创作的探讨;既有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有成长励志的感动……涵盖了大学教育的所有内容。

(二) 三级讲坛齐上阵

随着“讲台”能量的逐渐升温,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里从2011年开始自发出现了三级讲坛,即团学讲坛、学术讲坛、理论讲坛,统称为“校园讲坛”。学校分管党建工作的领导戏称为“三股力量”,而正是这三股力量的出现,使内蒙古师范大学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讲座热潮”,各类公开讲座接二连三,各种专题“讲座通知”在校园醒目位置天天可见、随处可见,虽然五花八门的“讲座通知”有煞校园环境的嫌疑,但毕竟这其中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学习热”“讲坛热”已经蔚然成风。

团学讲坛。为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团学干部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团学干部搭建交流思想、展示才华、提升素质的平台,提升团学干部组织青年、凝聚青年、引导青年、发展青年的能力,深入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学校团委精心打造了针对团学干部的“团学讲坛”和针对大学生的“青马工程大讲坛”。这两个讲坛不仅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全校共青团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激发团学干部队伍活力、加大团学干部沟通交流力度、进行团建创新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实践证明:通过参加团学讲坛,广大团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服务学生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开展团学工作,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创新的理念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以思想的新进步推动事业的新发展。校党委副书记格日乐图表示,学校今后将把“团学讲坛”作为一项长期制度坚持下去,积极创新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逐步建立起一套全面立体的团学干部日常学习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能力突出、自律严格的团学干部队伍,在学校转型发展中发挥好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同时,还将依托“青马工程讲坛”,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术讲坛。学术讲坛是对各类学术讲座的一个统称,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官方网站上,专门开设了一个学术类的栏目——“学术动态”。通过点击该栏目显示,2007年全年学校各单位举办各类学术专题讲座80余场,2008年基本与上一年度持平,2009年讲座次数接近100场,2010年全校各类讲座上升至150余场,2011年回落至90场左右,2012年讲座数量又猛增至160多场,达到近年来的峰值。从整个内蒙古师范大学开展的“校园讲坛”建设来看,在所有的讲座中,学术讲座的数量最多,几乎占讲座总数量的60%以上。据粗略统计,在学术讲坛中,每年来自外籍的专家、学者人数占总讲座人数的25%,国内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占45%,国内政府机构的专家、学者占15%,校内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占15%。讲座内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广大师生普遍反映:学术讲座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能够让学生开阔思路, 增强创新意识,给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经过精心准备的各类讲座介绍各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及发展态势,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信息储备,提高了综合素质,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尤其在专业教学中适当采用专题讲座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就重点、难点内容,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获取解决某一难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促成其强烈的创新欲望。

理论讲坛。 理论讲坛是由校党委宣传部主办的,主要开展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师范大学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把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措施和基础工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健全学习制度,理论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得到进一步弘扬,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领导水平,结合学校实际,2008年,校党委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对校党委和学院两级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从组织领导、学习内容与要求、时间安排、学习方法、考勤与考核、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了中心组学习时间、内容、人员的“三落实”。在探索长效机制建设过程中,学校“理论讲坛”按照“理论学习要精、政策学习要深、知识学习要实”的要求,突出抓好了学习的“四项内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本职业务、经济、政治、科技、法律、文化、军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

(三) “校园讲堂”顺势而生,成学习型校园建设主渠道

2010—2012年,随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校党委将红遍校园的各类“讲坛”提升为 “校园讲堂”,并把“讲堂”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力求做大“四结合三提升”,即“讲堂”建设与提升学校内涵相结合、与学校党建思政建设相结合、与不断加强的学科建设相结合、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相结合,进而达到提升党的领导力、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力。

近三年来,“校园讲堂”已成为广大师生耳熟能详的学习园地,在讲堂中开设的部分内容还成了同学们的选修课,比如关于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讲座,学生不光能从讲堂中受益,还能获得一定的学分。此外,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校园讲堂”的高级别内容,已成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升理论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强化自身修养等的重要途经。在校园大讲堂的带动及推动下,学习型校园建设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学校图书馆也在积极为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整个学校的阅读环境、学习氛围正在感染着每一个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广大师生普遍反映,如今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学习风气越来越正、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学习劲头越来越足、学习收获越来越大。

二、大讲堂释放正能量——经验篇

(一)“习惯”推着“自然”走,讲堂建设有人做、有响应

学校除了在干部大会上强调过建设学习型校园和大讲堂建设的思路外,至今没有出台任何一个专门针对讲堂建设的实施方案,但是全校各个单位却不约而同地推动着讲堂建设工作。党群部门、团学部门、教学单位接二连三举办着各类讲座,党员领导干部、学工干部、广大本科生及研究生等,隔三差五总能聆听到各自喜欢的讲座。

(二) 全民阅读齐行动,讲堂建设有阵地、有特色

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实现讲堂全覆盖。目前,在校园讲堂建设中,全校32个教学单位全部开设了不同专题的讲座,近二十多个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也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开设了专题报告。二是注重特色,不断提升讲堂的活力和魅力。让讲堂内容有特色,是每个主办单位的基本宗旨,所以,正如广大师生所言,讲堂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就是因为讲的内容堪称精华中的精华,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提炼过的,所以,好多大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认真聆听一次讲座,真有“胜读十年书”的畅快之感。

(三)重视宣传总结,讲堂建设有实效,有亮点

一是注重总结策划,努力提升讲堂实效。全校各单位边建设、边摸索、边策划,努力使校园讲堂成为提升师生道德素养的有效载体。如经济学院根据学院专业特色,依托校园讲堂,开设了“经济讲坛”,邀请了国内外驰名的企业家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二是注重舆论宣传,让校园讲堂亮起来。各单位在开展好活动的同时,也注重将活动效益最大化,让校园讲堂成为宣传学习践行道德的一面旗帜。2012年,各单位通过学校网站报道讲堂活动67次,在社会各级体报道近20次,充分展示了校园讲堂建设历程,弘扬传递了校园教育正能量。2011年8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全区高校唯一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与会自治区领导和全体代表的一致认可和普遍赞誉。同年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定自治区主要媒体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典型宣传报道。期间,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日报等媒体再次连续、集中刊发(播)了学校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的做法、经验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言以蔽之,校园讲堂的开设,即丰富和活跃了校园文化,又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正能量,譬如,指导性讲座能给大学生以切实的人生指导,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术性讲座是大学生开阔知识视野,发掘学术兴趣和增强学术功底的第二通道,并能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这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