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人物

教师风采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发布时间 : 2012-12-21 点击量:

1997年歌曲《蓝色的蒙古高原》一经面市,迅速走红;2001年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至今传唱大江南北。“山是山,水是水,那样的纯,那样的净。让我至今还在寻找真正与之相匹配的音符。牧场上,羊群、牛群、马群吃着草,间隙里还有起起落落的白鹤,像幻境,更像清晰可辨的旋律,让我神往。”12月18日,这两首歌的曲作者——青年作曲家斯琴朝克图回忆起儿时家乡的情形,诉说着创作的灵感。

18岁创作第—首歌曲

小时候,出身于牧民之家的斯琴朝克图家乡周围有一片长得有一人高的青草。风一吹过,便会显出一条小径,那是他每天上学的路。往返途中,为了解闷也为了壮胆,他不停地唱着歌,那时他哼唱的多半是民歌,有时候,也能顺顺畅畅地唱上一两首长调。日子长了,大家都听到了他的歌声。邻里们爱听,家人也爱听。他第一次感受到歌声带给他的满足感,和歌声相伴,渐渐地斯琴朝克图便爱上了歌曲,也迷恋上作曲。高考那年,他写了一首毕业歌——《共同的太阳》无意中在同学间传开了,那是一首蒙古语的歌曲,也是他人生的第一首创作歌曲。那年斯琴朝克图只有18岁。

大学毕业那年,斯琴朝克图又写了一首毕业歌曲——《23岁的站台》,这首歌把即将毕业的学子们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融合在歌曲里,激起了大学生们的共鸣,很快在内蒙古各大学传开并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斯琴朝克图说难舍难分的毕业情结,如今回想起来都让人备感亲切。也许正是那片诚挚的留恋,那种难以重现的单纯和真情,化作了动力,让他有了创作灵感。

1997年,28岁的斯琴朝克图去北京中国音乐学院进修,第一次出远门,汉语也不流利,进修的路非常艰难。在那种背景下,思念家乡的斯琴朝克图创作出了歌曲《蓝色的蒙古高原》。2001年,32岁的斯琴朝克图用一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再次证明了他的音乐才华。

2005年,斯琴朝克图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演播厅举办了个人作品演唱会,与他合作的德德玛、腾格尔、凤凰传奇、吉祥三宝、齐峰、杨洪基、胡松华、阎维文、戴玉强、廖昌永、黑鸭子合唱、拉苏荣、额尔古纳组合等歌唱家悉数到场,堪称音乐盛宴。

2010年8月19日晚,斯琴朝克图个人作品歌舞晚会——《心中的故乡》在赤峰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晚会由承办单位赤峰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而精心准备。演出前原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自治区主席巴特尔接见了斯琴朝克图,并肯定了近年来他在作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等领导以及出席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领导代表们一同观看了晚会。晚会上,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德德玛、黑鸭子组合、著名歌星腾格尔、齐峰、凤凰传奇、玛希、格格、孟根其其格、黑骏马组合等演员纷纷上台,获得各界好评。

10年4次赴京求学

1992年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突出,斯琴朝克图被内蒙古师范大学留校任教。然而他却并没有因工作稳定而自满自足,他一边教学一边创作。为了在音乐的路上走的更远,已经成家的斯琴朝克图10年间4次赴北京学习。他克服家庭和各方面的种种困难,一心投入创作与学习。从儿子未出世直到儿子上小学,7年间陪儿子总共只有两个月。“我就觉得很对不住妻子和孩子,为了实现我的音乐梦想,妻子和孩子陪着我付出,所以现在我尽量挤出时间,多陪陪他们。”

2002年斯琴朝克图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作曲家张朝教授,2005年7月毕业,获得作曲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作曲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博士,2010年7月毕业并获得作曲专业博士学位,成为自治区作曲专业第一个博士。

说起4次进京求学之路,斯琴朝克图历历在目:“第一、二次是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作曲专业课程,第三次是攻读中央民族大学作曲专业硕士,第四次是攻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博士。前后近10年。一次次离开宽敞舒适的家,住进狭窄的学生宿舍;一次次离开爱妻和孩子,独自面对寒窗苦读,以至于每当我暂时不去想音乐,冷静地注视着月色,回想个中意味时,心里充满了愧疚,一种对家人,对孩子,对妻子的深深愧疚。于是,在我那些快乐的旋律中,也有着淡淡的惆怅,那种只有我的内心才能听辨出的惆怅。10年的光阴啊!它让我目击了时间的沧桑。但也让我在琴键上不断触摸到了音乐的年轻。我在歌曲中尽情抒发了对亲人、对朋友、对恩人的赤诚感激,以及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也因此,我的一些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并获得各种奖项。那都来源于亲情和友情赋予我的深深的感动。我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属于亲人和朋友们的收获,我还会继续努力。因为我相信,梦属于昨夜,而梦想则属于未来。”

多年来,斯琴朝克图一直从事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与创作,创作风格多元化。他在音乐创作中,继承了蒙古族音乐豪迈奔放、深情舒缓、细腻婉转的传统,结合现代音乐的张力和多元化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首作品—个故事

斯琴朝克图是个感性的人。他的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蓝色的蒙古高原》写于1997年冬天,是斯琴朝克图第一次进京求学的收获,诞生于中国音乐学院琴房。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他在琴键上呼唤着遥远的温暖,目光里尽是家乡最美的那个季节的景色。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家乡,他的心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他很快便感觉到,这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旋律,是对家乡的深情诉说。于是反复地唱着,不觉泪流满面。当他离开琴房时,已经不需要记下乐谱,而是把它深深地铭刻在心里了。几天后,他找来好友乌·纳钦,请他填了词,然后又找到著名歌唱家德德玛老师,请她唱这首歌曲。1个月后,德德玛老师便录好蒙汉两版,并在1998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蒙汉双语推出,大获成功,继而在社会上广为传唱。2002年,他的家乡赤峰市巴林右旗人代会投票通过,将这首歌曲定为巴林右旗旗歌。

2001年秋天,斯琴朝克图接到一封来自辽宁的信,装着一沓歌词,寄信人是杨艳蕾。他翻阅歌词,突然见到“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几个字,顿时眼前一亮。他觉得,这几个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热爱草原的区外蒙古族或其它各地同胞的共同心声,表达了他们对内蒙古草原的向往和热恋。当时,恰巧有一位朋友建议他写一首比较上口的三拍子歌曲。于是他当即为这首歌词谱曲,也是一气呵成。后来,《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由著名歌星齐峰、凤凰传奇等演唱,传播到大江南北。

2005年的冬天,斯琴朝克图偶然看到了一部以上海三千孤儿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所谓“三千孤儿”,就是困难时期被送到内蒙古,让牧民领养的内地孤儿。这些孤儿被牧民领养后,逐渐与养母养父和兄弟姐妹建立感情,有了温暖的家和幸福的人生。从此,城里的孩子变成牧区的孩子,汉族孩子变成不折不扣的蒙古族孩子。来到草原,既是他们的无奈,也是他们的幸运。但是,已经远离的骨肉亲情依然珍藏在他们的心中。在草原上,他们怀念已故的父母,思念着上海故乡,在草原广阔的云天下放飞自己的心,寻觅着那个永驻亲情的故土。看着电视剧,他被那些牧民阿爸额吉无私的爱打动,被那些孩子们不倦的思念感动,有了一种创作冲动,当即写下《心之寻》的旋律,然后找来好友那森填词。2006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蒙古国著名歌手斯日其玛演唱这首歌,随即在区内外传播。

《佛心的阿妈》写于2000年秋天,是斯琴朝克图第二次进京求学时的收获,诞生于中国音乐学院琴房。当时,乌·纳钦把写好的蒙文词交给斯琴朝克图时说,歌词里抒发了他对祖母的思念。乌·纳钦从小由祖母带大,词里描写的那位饱经沧桑的慈祥的阿妈正是他祖母的写照,其形象让人油然起敬。作曲家反复读这首词,目光里也渐渐浮现了一位慈祥的阿妈,那竟然是他的母亲。母亲在他14岁那年去世,在他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悲痛和思念。这首歌词勾起他心中珍藏的关于母亲的那些尚未模糊的记忆片段,让他的手不由自主地伸向琴键,深情地唱出了一首旋律,可谓一气呵成。可以说,他和词作者的情感从不同角度重合在这首歌曲上了。后来,于2005年由著名歌唱家腾格尔演唱,在社会上广为传唱。

不走寻常路

斯琴朝克图作品多元化,是业界公认的音乐奇才,至今已创作700多首蒙汉歌曲、三部交响曲:《腾格里回想》、《草原回想》和《草原节奏》。最近新专辑《天边的故乡》也正在后期制作中,即将面世。创作和教学之余斯琴朝克图还醉心于公益事业,2005年,他把自己的全部奖金~~~16万元全部捐给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他还在朋友中间奔走,募捐到一笔可观的经费用于母校人才的培养。在他的资助下,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不负众望,一举获得第四届奥林匹克国际合唱大赛金银双奖。

由斯琴朝克图担任音乐总监以及作曲的2006、2011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分别获得广电部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的大型舞蹈《塔林碧斯贵》在全国舞蹈最高奖《荷花杯》与《桃李杯》比赛中分别获得银奖,并获自治区首届舞蹈比赛一等奖、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杂技(柔术)《乌仁诺格拉》获全国杂技最高奖《银狮杯》银奖。歌曲作品《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入选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综艺晚会。

身兼多职的他除了身为国家一级作曲、教授、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以外,还担任着内蒙古慈善总会常务理事等社会团体职务。2007年他荣获全国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1年荣获中宣部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奖章;201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还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二层人选、全国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三届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杰出奖”、自治区“第二届五四奖章”获得者。斯琴朝克图说:“职务和荣誉只会给我带来动力,让我更加坚定回报社会的决心,我一定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不到生命最后一刻,决不会停下音乐创作的脚步。”(本报记者赛男实习生赵馨星)

小传

斯琴朝克图

1969年12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内蒙古自治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作曲系主任,内蒙古自治区青联常委、全国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自治区第二届五四奖章》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人选、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200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7月毕业,并获得作曲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9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在读作曲专业博士研究生,成为自治区作曲专业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代表作品《蓝色的蒙古高原》、《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等。

小故事

和家乡有个约定

出生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宝日乌苏旗巴音沙鲁嘎查的斯琴朝克图儿时到镇里上学总要途经一条路,那也是嘎查所有牧民们拉草、购买生活用品和买卖牲畜的必经之路。那条路崎岖难行,下过雨雪后无法行走,雪大遇到白灾时,一连一个多月出不去,就连最常用的青菜咸盐等日常用品都买不上,儿时的斯琴朝克图就暗下决心,长大以后有条件一定修条柏油马路,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出行不再艰难。2006年,斯琴朝克图奔波了将近一年,终于筹到了修路的经费,2007年,家乡那条泥泞的马路已经被崭新的柏油路所替代,牧民们欣喜不已,不少牧民要送羊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只是淡然的说:“那是我和家乡的一个约定”。 (赛男)

22岁学汉语

斯琴朝克图上面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他是家中兄妹7人中最小的孩子。14岁他的母亲因病去世,那时母亲只有49岁。出身于牧民家里的他上学较晚,那时除了上学要步行十几公里以外还要考虑学费等问题,所以斯琴朝克图几乎是一边放牧一边学习,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他自嘲地说:“都说笨鸟先飞,我这只笨鸟起飞晚了,所以必须多拍打翅膀,才能飞的更高。”刻苦好学的他在19岁时如愿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那时的他几乎一句汉语都不会讲,直到22岁时,有了汉语环境他才开始学习说汉语。“我是我们嘎查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我有责任给家乡的师弟师妹们做个表率,也让天堂的妈妈感到欣慰。”斯琴朝克图骄傲地说。(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