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内蒙古频道5月22日电(记者王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上内蒙古地区的绥远抗战很是著名。昨日,记者采访了绥远抗战名将杨维藩和杨维垣的后人,她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父辈们艰苦抗战的情况。杨选娣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现已经退休在家,回忆起她年轻时候曾听父辈们讲的抗战历程仍然激动不已。
据了解:1931年12月,国民政府任命35军军长傅作义为绥远省主席,省府设在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傅作义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整顿税收,疏浚河渠,发展工农业生产。在短短几年内,绥远省面貌大为改观。社会基本安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财政税收增加,部队的装备和给养也有了改善,为绥远抗战准备了条件。
杨选娣回忆起父辈们曾讲诉的抗战情况:1936年11月,日本人发动了全面的侵绥战争。傅作义提出“守土有责,不容坐视”,决心抗击日军的进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绥远抗战。
11月中旬,在日本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指挥下,以日本关东军的飞机、大炮为掩护,日伪军出动15000人发动了侵绥战争。绥远驻红格尔图骑兵六团英勇阻敌,浴血奋战,傅作义将军赶赴集宁亲自指挥,35军突袭敌巢,一举击败绥东敌军,击毙日伪军500余人,俘敌3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随后又组织了收复绥北军事重地百灵庙战役。11月23日深夜,天寒地冻,草地积雪盈尺。午夜零时,各攻击部队向敌发动全面总攻。战斗非常激烈。日本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亲自督战。双方相持激战到次日上午8时,伪军一排官兵阵地倒戈,慌乱中胜岛角芳逃走,敌军全线崩溃,绥军一举收复了百灵庙。这次战役,总计歼灭日伪军1000多人,俘敌600余人,400多名伪军反正,日本顾问小滨大左等29人被击毙,还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当收复百灵庙的消息传出后,全国掀起了援绥抗战热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派南汉宸率慰问团赴绥慰问,向抗日将士赠送了“为国御侮”锦旗。毛泽东称赞这一壮举是“全国抗战之先声”,使“四万万人闻之,神之为王,气之为壮”。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华侨、青年学生纷纷捐款,组织慰问团、救护队来到绥远前线劳军慰问。北平学联还发起“万件皮衣运动”,提出“千针缝,万针缝,送给绥远战士杀敌打冲锋”。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专题报道了绥远抗战经过,称赞“这次战役揭开了民族光荣历史的新页”。绥远抗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御侮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我的父亲杨维藩时任傅部军需处长,他虽然没有亲临前线,但在后方忙于补充军事给养,也为绥远抗战尽了绵薄之力。
1937年9月,日军向大同发动进攻,中国军队组织的忻口战役激战十多天后败退,娘子关失守,山西门户洞开,太原已然成为孤城,阎锡山遂命傅作义部据守太原,依城野战。但中央军、晋军纷纷南逃,日军包围了太原城。当时守城主力除35军的董其武旅、孙兰峰旅、杨维垣旅(杨维垣是我的叔父,1937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还有晋军被打散的部队临时组合起来的几支团级单位。不料围城第二天傍晚即发生35军副军长曾延毅逃脱,军心动摇,首先杂部弃守,傅作义不得不下令弃城突围。是时我父亲亦在军中,因他个小体弱,叔父派出四个马弁驾着他泅过汾河到了西山。
太原失守,傅作义率部到了绥远地区,继续树起抗日救国大旗。1939年2月,傅作义率35军进驻河套地区,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绥远省政府驻地陕坝(今杭锦后旗陕坝镇)。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傅作义将军又指挥了包头、绥西和五原3个著名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我父亲和叔父是受益者。1954年,蒙绥合并后,我父亲和叔父在内蒙古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安享和平安定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