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期间,2001级旅游班部分同学相聚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毕业10周年的欢庆活动。在边辑、阳光等同学的精心筹备、周密安排下,活动搞得顺利圆满。
5月2日上午9点,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赛罕校区715会议室,欢聚了24位同学,请来了9位老师。大家热情握手,相互拥抱,共叙旧情。首先由同学们汇报10年来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绩以及家庭婚姻状况。同学们侃侃而谈:他们有的经过商,甚至到俄罗斯做过买卖;有的曾到高尔夫球场打工,后又转行;有的到煤矿打工,甚至下到170米的矿井体验一年;有的自主创业,或创办旅行社、或经营小饭店、或经营鲜奶吧,效益还不错;有的比较顺利,大学毕业就考取中学教师的岗位,或教旅游、或教历史、或教英语、也有教数学的;有的经过多年努力,考取硕士、博士学位,留在高校任教;有的考取公务员,在政府基层工作;也有个别同学暂时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为儿子的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而颇感欣慰。这些同学就业范围广泛,就业地域也很广阔。除近20位同学在呼包鄂三地外,在内蒙古各盟市均有,还有同学到北京、云南、重庆、延安,以及无锡等地工作。
他们是80后的大学生,乘着改革开放的风帆成长起来的;他们又是国家不再包分配的大学生,身上有一股闯劲,敢干、敢跳槽、不服输。虽然经历了坎坷,遭受了失业的痛苦,但通过几年的拼搏,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获得了成功,有了事业、组建了家庭、也孕育了可爱的宝宝。同学们非常感激母校、感谢老师,大学四年所学知识以及大学的熏陶,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面临的任何问题。同学们都显得那么自信、那么阳光,他们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自豪感也感染了在座的各位老师,老师们也为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长期做学生工作的韩老师说得好:“你们那时都是草根,没有任何靠山,但经过10年的拼搏,你们收获了事业、收获了家庭,家庭幸福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午,师生们到学生餐厅就餐,回味学生时代的味道。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对师范大学学生餐厅的伙食赞不绝口。餐后,我们乘坐校车到盛乐新校区参观。他们考入师范大学时,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好多同学没来过。校车把我们带入占地三千亩的豪华气派的校园,宽阔道路两旁是绿色草地、清澈湖面,20多座楼房各具特色。我们进入图书馆,参观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史展览”。到科技楼参观了历史文化学院开办的“内蒙古通史展览馆”;又到旅游学院的“空乘实验中心”参观了形体训练室、机模陈列室并进入模拟客舱体验了师生共坐飞机的快乐。最后到占地100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代表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参观,这里收集到来自
全国各地,包括台港澳等1500多位少数民族作家的著作、手稿、书信、照片、实物及有关资料。有骨雕刊本《蒙古秘史》以及《江格尔》骨雕精选本等珍贵文学版本。
晚餐在大酒店进行,使这次聚会达到高潮。同学们尽情畅饮,欢歌笑语不断。特别是边辑同学请董恩源把今天的活动照片以及大学时期的合影制作成片子,在大屏幕上连续播放。看着自己的照片,唱着喜爱的歌曲,同学们激动地喊出:“当年我以师范大学为荣,今天师范大学以我为荣。”
我当2001级旅游班班主任时53岁,把这批孩子送出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门时我已经57岁了,这是我退休前带的最后一个班级。他们刚迈入大学校门时,把我看做母亲般的老师,与我结下深厚情谊。2004年9月教师节时,姜娜同学撰写条幅,代表全班同学的心意送给了我。我感觉对我有些过奖,但对所有老师还是有意义的,抄录于此,与老师们共勉:“卅载耕耘潜力钻研厚积薄发,忆往昔破壁之日北疆杏坛沐新风;半生辛苦心系学子行如慈母,看今朝春秋正盛桃李丰园育硕果。” 文/杨选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