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内师故事

【特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青年学子应该具有的学术素养

发布时间 : 2019-05-30 点击量:

(文/特约评论员:张瑞军)德国近代学者费希特在其著《论学者的使命》中曾问及一问题:“学者的使命是什么?学者同整个人类及其他各个阶层的关系怎样?他们用什么手段才能稳妥地完成自己崇高的使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高校青年学子的基本职责是“学”,以“学”为“生”——为生涯,为生活,为生命——是为“学生”。高校青年学子应当具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学术使命,而要践履这样的学术使命,又需具备怎样的学术素养呢?

高校青年学子的学术素养:道德为先,能力并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是改变国家命运的中流砥柱。知识青年是青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今天中国具有高学历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曾经,无论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之说,还是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志都反映了中国传统青年学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怀和对理想人格的终极追求。这种朝气和梦想与自我价值实现结合为一种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学术心态,从而显现了一种基本的学术素养。这就说明了学术素养不仅包括以知识和技术为载体的学术能力,也内蕴了以精神和价值为表现的学术道德。

学为知,术主行。学术的这种道德和能力,本身就意味着坚决排斥在学术之外人为地预设任何非学术的目标。如果在学术的逻辑之中添置了功利的标准,不仅是对学者的否定,更是对学术的否定。身处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洪流中,高校青年学子不能听从命运安排,随波逐流,沦为庸人;更不能眼里揉满泥沙,破口大骂,变成愤青。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学术道德品格,这是我们学术生命的根基。“基于学者是高深学问的看护人这一事实,人们可以逻辑地推出他们也是他们自己的伦理道德准则的监护人。”所以高校青年学子既要做学问的看护人,也要做道德的守护者。不为外界诱惑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立场和方向。这种立场和方向会影响一个人的学术能力,而这种学术能力不仅要包括做人操守的“铁肩道义”,也包括治学严谨的“妙手文章”。

高校青年学子的学术道德:为人治学,兼济天下

社会由人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社会使命。费希特把知识分子既看作是社会的一员,又看作是“特殊社会阶层的成员”。这意味着,知识分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具有“双重性”,——作为社会普通成员的一般责任和特殊成员的特殊责任。与一般责任不同,特殊责任的践履方式也有更高的要求。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的区别最明显的是有学问,于是用学问的途径来报效社会,乃是其特殊使命的践履方式。这就需要知识分子不仅要具备“妙手著文章”的知识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铁肩担道义”的道德素质。作为知识青年,先要做人,进而治学,最终济世。在传承、生产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言行和德性去影响世人,影响国家,影响社会,影响历史。

从学之路,绕不开躬行自省,艰苦沉淀。费希特说,学者的责任在于用道德的方式影响社会。当代高校青年学子应该用自己的所学所思关注他人,报效祖国,影响社会。正如总书记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特约评论员】张瑞军,蒙古族,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